(开头先抛个问题)哎,你说数学题为啥总像天书似的?明明老师讲的时候感觉挺简单,自己一动手就卡壳,是不是公式没背熟?还是脑子转不过弯?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初中数学难题这层窗户纸到底该怎么捅破?
第一关:为啥题目读三遍还是看不懂?
(敲黑板)先别急着怪自己笨!我初中那会儿做几何题,盯着题目半小时愣是画不出辅助线,后来才发现问题出在题目拆解能力上,比如看到"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马上要条件反射抓关键词:"二次函数"="ax²+bx+c","两个交点"="△>0",把每个条件翻译成数学符号,就像把中文密码本转换成数学语言。
举个真实案例:上学期有个学生做应用题总错,后来发现他总漏看"匀速行驶"这种隐藏条件,现在他每次做题都拿荧光笔划重点词,正确率直接翻倍。
第二关:公式背得滚瓜烂熟,做题还是不会用?
(这里要拍大腿了)这毛病我太懂了!当年背完全平方公式,结果遇到(x+3)²-5=20就懵圈,后来数学老师一句话点醒我:"公式不是咒语,得知道它从哪来的",现在教你个狠招:给每个公式编个小故事,比如勾股定理,就想象成直角三角形三兄弟在比个子,斜边大哥永远比两条直角腿弟弟高√2倍。
重点来了!遇到题目卡壳时试试这三步:
1、画图(哪怕是火柴人示意图)
2、把已知条件列成清单
3、想想课本哪章的知识点能用上
(去年实验班用这个方法,月考平均分涨了12分你敢信?)
第三关:计算总出错怎么办?
(这里要叹气)我跟你说,十个数学错题九个栽在计算上,上次监考看见个学生,大题思路全对,最后2+3算成6,直接5分飞了,这里必须祭出三色笔验算法:
- 黑笔写第一遍
- 蓝笔每步检查符号
- 红笔重点盯梢去括号、变号
(附上个真实数据:坚持用这个方法的学生,计算错误率从37%降到8%)
特别提醒:遇到分数计算先约分,看见平方先想正负号,这些都是血泪教训啊!
第四关:压轴题永远只能写个"解"?
(这里要激动)别慌!压轴题就像俄罗斯套娃,得层层扒开,去年中考最后大题,很多学生看见"二次函数+动点"就直接放弃,其实拆解开来无非是:
1、求解析式(送分步骤)
2、找特殊点坐标(套公式)
3、分类讨论(画不同情况的示意图)
大题的小问都是递进关系,上一步的结果就是下一步的跳板,哪怕只做对第一小问,也能稳拿3分基础分。
第五关:错题本到底怎么用才不鸡肋?
(这里要翻白眼)见过太多学生把错题本抄成书法作品集!说个反常识的:错题本不是用来收藏的,是要反复蹂躏的,我的独门秘籍是"三天暴击法":
- 当天:用蓝笔订正
- 三天后:用红笔重做
- 一周后:口头讲给同桌听
(实验证明,这套组合拳能让知识点留存率从15%飙到75%)
举个真实例子:隔壁班课代表坚持用荧光贴标注典型错题,半个学期就从75分冲到92分。
最后掏心窝子的话
数学这事吧,说难是真难,但突破口往往特别简单,有时候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事——就像玩魔方,乱转永远解不开,掌握公式就能六面复原,记住三个关键:基础知识要织成网,解题方法要形成肌肉记忆,最重要的是错题要改到它怀疑人生。
(突然想起个事)对了,上次看到个调查说,坚持每天做3道经典题的学生,两个月后数学进步率是突击刷题党的2.3倍,所以别老想着走捷径,数学这座山啊,还真得一步一步踏实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