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想给孩子选个数学好的高中,到底该看啥?是不是光看升学率就行?还是得盯着竞赛成绩?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顺便把我自己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一股脑儿告诉你,放心,不绕弯子,全是人话!
第一个问题:数学好的学校到底“好”在哪儿?
很多人一上来就问“哪个学校数学强”,结果发现有的学校平均分高但竞赛弱,有的竞赛强但普通班学生反而压力大,说白了,“好”的标准得先搞清楚。
比如我邻居家小孩去年进了某重点中学的竞赛班,结果天天刷题到凌晨,最后数学成绩反而下滑——为啥?师资没跟上,老师自己都没搞懂高联二试的题,学生只能自己硬啃,所以啊,别光看学校名气,老师会不会教才是核心。
第二个问题:怎么判断老师水平?
直接点!去学校官网查师资介绍?没用!那都是“省级名师”“特级教师”之类的套话,真正有用的方法是:
1、找在校学生打听:比如食堂排队时问问“你们数学老师上课讲段子吗?作业多不多?”(会调动课堂气氛的老师往往更懂学生心理)
2、看老师解题思路:有些学校开放公开课,重点观察老师是直接给答案,还是带着学生一步步拆解问题。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我去某区重点听课,有个老师讲导数题时突然说:“这题就像吃麻辣烫,你先得把青菜豆腐这些基础知识点涮熟了,才能加肉丸(解题技巧)。”全班哄堂大笑,但学生后来月考导数题正确率高了20%。
第三个重点:课程设置比你想的重要十倍!
同样是教函数,有的学校按课本顺序教,有的会把函数和物理的抛物线运动结合起来教。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不是做题工具。
比如上海某实验中学就把数学建模课排进必修,学生得用微积分算校园快递站的最佳取件路线,结果你猜怎么着?去年他们高考数学140分以上的占比比隔壁纯刷题的重点中学还多8%。
第四个关键点:别被“竞赛成绩”忽悠了!
很多家长一看学校宣传栏贴满竞赛奖状就心动,但这里有个大坑:普通班和竞赛班可能是两个世界。
我表弟在号称“竞赛强校”的学校读普通班,数学老师同时带3个班,连作业都改不过来,反而是一些不搞竞赛的学校,比如杭州某民办高中,所有班级每周固定有2节思维拓展课,普通学生也能接触到有趣的数学史和逻辑游戏。对非天才型选手,这种普惠式教学反而更有利。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前年帮我闺女选高中时,我把全市前二十的学校操场都逛遍了,后来发现,图书馆里数学类书籍的借阅率比什么榜单都靠谱——学生愿意主动看《数学之美》《几何原本》,说明这个学校的数学氛围是真的好,现在闺女天天回来跟我嘚瑟他们数学老师改编的三角函数Rap,上次考试居然考了年级前十。
所以说啊,找数学好的学校不能光看表面数据,得像挑西瓜似的,得拍一拍、听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