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小学数学里的成数,是不是有小伙伴一听到这个词就头大?别慌!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讲,保准你听完之后拍大腿:“原来这么简单啊!”先别急着跑,坐下来喝口水,咱们慢慢聊。
——先问个问题:成数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说白了,成数就是百分数的小马甲嘛!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二成”,这里的“二成”其实就是20%,但为啥要搞个新名字呢?这就像你给朋友起外号一样,换个叫法更有生活气息对吧?成数在农业、商业里用得特别多,特别是老一辈人特别爱用这个说法。
——那成数和百分数到底怎么换算?
记住这个万能口诀:“成数后面加个零,秒变百分数”!比如三成就是30%,七成五就是75%(注意这里有个小数点哦),反过来,百分数变回成数也简单,比如45%就是四成五,90%就是九成,是不是比背九九乘法表还容易?
举个栗子:小明家包子铺这个月利润比上个月多了三成,如果上个月赚了5000块,这个月多赚了多少?
答案:5000×30%=1500元,看,三下五除二就算出来了对吧?
——等等!遇到打折促销该怎么算?
这可是实战重点!比如商场写着“清仓大甩卖,全部商品八五折”,八五折其实就是原价的85%,换算成成数的话,降了一成五”,这里有个隐藏知识点:打折=1-降价成数,比如打七折,相当于降价三成(1-70%=30%),下次逛街记得掏出手机现场算算,绝对能避免被套路!
真实案例:去年双十一某网红锅原价2000,号称“直降四成”,结果粉丝们疯狂抢购,其实算下来就是2000×40%=800元,实际售价1200,后来有人发现平时促销价才1100…所以说啊,数学学好了真的能省钱!
——遇到复杂问题怎么拆解?
比如题目说:“果园今年苹果产量比去年增加二成,而梨子产量减少了三成,总产量变化了多少?”这时候要分三步走:
1、设去年苹果产量为A,梨子为B
2、今年苹果=1.2A,梨子=0.7B
3、总产量变化比例=(1.2A+0.7B)/(A+B)
不过考试时通常会给具体数值,比如A=1000斤,B=800斤,这样算起来更直观。
——容易掉进去的坑有哪些?
1、把“提高了三成”和“提高到三成”搞混——前者是增加30%,后者直接变成30%
2、百分比和成数混合计算时忘记统一单位,先涨二成再降15%”这种题,必须全部换成百分数或小数再计算
3、看到“成”就自动加零,遇到“半成”(5%)这种特殊情况就懵圈了
个人觉得啊,学成数最大的好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能一眼看穿商家的文字游戏,就像上周我去买羽绒服,标签上写着“含绒量九成五”,立马反应过来是95%的优质绒,而那些标“七成绒”的,直接就pass了,这种把知识用在刀刃上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最后说个冷知识:古代人用成数是因为打算盘方便,十进位刚好对应算珠的位置,现在虽然都用计算器了,但这种充满烟火气的表达方式,反而让数学变得更有温度了不是?下次再听到大爷大妈说“今年收成有六成”,你可别露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