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教小学生数学这事儿啊,可真是门技术活,你想想看,咱们面对的是刚接触数学的小豆丁们,既要让他们不害怕数字,又要培养数学思维,这中间的平衡点到底怎么找?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跟大伙儿聊聊这个事儿。
一、开场三分钟定成败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没?一上课就有孩子在底下玩橡皮,眼睛根本不看黑板,这时候啊,抓住注意力才是关键,比如说要教"分数的认识",咱们可以先掏出一块巧克力:"同学们,要是老师要把这块巧克力分给小明和小红,怎么分才公平?"这时候保证所有眼睛都盯着你手里的零食。
对了,有次我在课堂上掏出个苹果,当场切成四瓣,孩子们那个兴奋劲啊——原来数学课还能分吃的!这种实物教学法可比单纯讲课本管用多了,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得摸得到、看得见才能理解抽象概念。
二、互动不是走过场
"来,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公式..."这种老套方法早该淘汰啦!现在讲究的是让课堂活起来,比如教"方向与位置"时,直接把教室布置成迷宫,让孩子蒙着眼听同学指挥走路线,上周我这么试了试,平时最坐不住的小胖都举手要当指挥官了。
这里有个误区要注意:互动不是闹着玩,有次观摩课看到老师安排学生玩抢凳子游戏说是教减法,结果孩子们光顾着抢,压根没联系到数学,所以啊,每个游戏必须设计明确的知识点连接,玩完了得引导孩子说出数学规律。
三、分层教学太重要了
同一个班里,可能有孩子已经会解方程,有的还在掰手指算加减,这时候一刀切的教学就是灾难,我通常准备三种难度的练习题:基础题(给小蜗牛组)、进阶题(给兔子组)、挑战题(给火箭组),别小看分组名称的趣味性,孩子们为了升级到火箭组可积极了。
不过要特别注意别伤了孩子自尊心,有次我让做对题的同学举手,结果没举手的莉莉当场哭了,现在改成"完成第一关的同学可以领取闯关卡",既保护了孩子又维持了积极性。
四、生活联系不能假大空
"学数学将来买菜用得上"这种话孩子根本不买账,得具体到他们能理解的场景,比如教"元角分"时,直接在教室开小超市——铅笔5角,橡皮8角,给每个孩子发不同面值的代币,这时候你再讲"1元=10角",保证没人走神。
去年带三年级,有个孩子死活理解不了"平均数",后来我让他们统计全班同学上周的跳绳次数,现场计算平均次数,那孩子突然开窍:"原来平均数就是大家扯平后的数啊!"所以说,把数学埋进真实的生活情境里,知识才能生根发芽。
五、课堂管理有妙招
新手老师最头疼的就是纪律问题,我的经验是规则要简单可操作,比如用"3-2-1"口令:老师说"3",学生停下手头事情;"2"把东西放好;"1"双手放桌面,配合积分奖励制度,比扯着嗓子喊"安静"管用多了。
不过别当铁面判官,有次小涛在课上折纸飞机,我没收后发现他折的是各种几何图形,后来干脆让他教全班折立体图形,既解决了纪律问题,又开发了数学教具,所以说,quot;问题行为"里藏着教学契机。
六、鼓励要说到心坎里
"你真棒"这种万能表扬其实最没用,得具体指出进步点:"昨天你做题需要5分钟,今天3分钟就完成了,这就是效率的提升!"或者在作业本上画个带笑脸的100分,比打个勾更有温度。
但别搞虚假表扬,有次小美明明做错了题,实习老师还说"很有创意",结果孩子真以为自己的错误解法是对的,我现在遇到这种情况会说:"你第一步的思路很特别,不过咱们来看看第二步有没有更合适的解法?"
教数学这事儿吧,说到底就是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那些公式定理在大人看来理所当然,对孩子来说可能像外星密码,咱们得把自己变回那个第一次数手指头的小孩,陪着他们重新发现数学的奇妙,记住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还没找到合适方法的老师,保持好奇心,保持耐心,你和学生都能在数学世界里找到惊喜——就像开盲盒,谁知道下一个解题思路会不会让人眼前一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