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数学这玩意儿啊,特别是小学数学,看起来简单对吧?但为啥有的娃儿做题跟玩儿似的,有的娃儿一看到数字就抓耳挠腮呢?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儿,保证不说教不摆谱,就跟你蹲马路牙子上聊天似的。
(分割线)
第一个问题:数学熟练到底啥标准?
你可能会想,不就是会算数嘛,可别急着下结论啊!我邻居家娃儿能背乘法表背得顺溜,结果去买冰棍算账时,突然冒出来"三块五一个,买二送一",当场就卡壳了,所以说啊,熟练不是会背公式,而是像吃饭拿筷子那样自然,举个栗子,看到3+5不用掰手指头,看到钟表能直接说出过半小时是几点,这才是真本事。
(分割线)
第二个关键:为啥总感觉学不会?
别急着怀疑自己智商!我表妹三年级时数学考过28分,现在照样当会计,当年她就是太迷信"题海战术",每天刷题刷到哭,结果一遇到应用题就发懵,后来她老师说了句话特别在理:"数学像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没用,得自己摔几次才会",所以啊,重点不是做得多,而是做明白。
(分割线)
第三个绝招:日常怎么练才有效?
来,咱们直接上干货:
每天10分钟口算:别小看这个,就跟练武功扎马步似的,比如早上刷牙时,让家长随便报"7×8+15",比单纯背口诀有意思多了
把数学当游戏:超市购物让孩子算总价,做饭时帮忙量面粉,我儿子就靠这招搞懂了分数
错题本要活用:不是把错题抄一遍就完事,要让孩子自己当小老师讲错在哪,上周我侄女发现自己老把"3.5元"写成"35元",现在记得可牢了
(分割线)
第四个误区:家长最容易踩的坑
有些家长啊,跟催命似的:"今天必须做完这20道题!"结果孩子越做越抗拒,我见过最聪明的家长是这么干的——孩子做对5道题就奖励自由活动,比逼着做20道效果强十倍,还有啊,千万别动不动就说"这么简单都不会",这话跟刀子似的,扎心着呢。
(分割线)
第五个秘诀:理解比计算更重要
举个真实案例,我教过个五年级孩子,死活不懂面积公式,后来带他去操场,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个3米×4米的长方形,让他自己数地砖块数,立马就开窍了,所以啊,别急着骂孩子笨,可能是教法有问题,就像学游泳,在岸上比划再多姿势,不如直接下水扑腾两下。
(分割线)
第六个提醒:别被速成班忽悠
现在满大街的"三天学会奥数""七天攻克应用题",听着就玄乎,数学这东西就跟种菜似的,得慢慢长,我同事家孩子去年报了个高价班,结果现在看见数学就反胃,倒不如每天花半小时,把课本上的例题吃透,比啥都强,记住啊,快就是慢,慢才是快。
(分割线)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数学真不是洪水猛兽,它就是藏在生活里的好朋友,早上几点起床要算时间,零花钱怎么花要算账,就连玩个跳格子游戏都得数数,关键是要让孩子觉得数学有用又有趣,而不是冷冰冰的试卷题目,就像学说话一样,谁家娃儿是天天背词典学会说话的?不都是天天听天天说,自然而然就会了嘛。
对了,要是你家娃儿今天做错题了,千万别急眼,我小时候还干过把"100-37"算成73的糗事呢,现在不照样能教数学?记住啊,每个错误都是进步的台阶,踩稳了就能往上爬,数学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多玩多练多琢磨,剩下的交给时间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