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咱们今天来聊聊高中数学这事儿,是不是很多刚上高中的小伙伴一看到数学课本就头大?什么函数啊导数啊立体几何啊,光听名字就让人手心冒汗对吧?这时候你可能会问:市面上那么多参考书,到底哪几本才是真能救命的啊?
先别急着慌!我先问你个问题:你觉得数学学不好,到底是智商问题还是方法问题? 实话告诉你,我高一那会儿数学经常在及格线徘徊,后来才发现纯粹是没找对学习姿势,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聊聊,哪些书能让你从"数学渣"变身"数学侠"。
一、为什么需要参考书?课本还不够吗?
好问题!很多学校老师都会说"把课本吃透就行",这话对也不对——课本确实是基础,但问题是课本的例题太少,解题思路也写得像说明书似的,举个真实案例:我同桌当年死磕课本立体几何,结果月考遇到变种题直接傻眼,后来换了本带3D图解的书才突然开窍。
关键点来了:
- 课本像白米饭,管饱但没味道
- 参考书像配菜,能帮你消化吸收
- 好的参考书会拆解解题"套路"
- 能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梯度
二、选书容易踩的三大坑
1、盲目跟风买"学霸同款"
去年我们班掀起买《XX秘籍》热潮,结果三分之二的人买回来当摆设,为啥?那本书解题步骤跳得比兔子还快,小白根本看不懂啊!
2、只买答案详细的
答案详细当然好,但有些书把答案写成了小作文,见过最夸张的一道题解析写了整整两页,看完解析比做题还累...
3、疯狂囤积各种题型
有个同学买了5本函数专题书,结果到现在连函数的定义域都搞不清,这就像吃饭时点了一桌满汉全席,最后每道菜都只尝了一口。
三、真香书单大公开
根据我踩过无数坑的经验,这几本是真的能打:
入门级(60分以下选手必备)
- 《教材完全解读》:把课本每个知识点都嚼碎了喂给你,连数学符号都带注音的
- 《高中数学基础200问》:直接针对常见误区,比如为什么f(x)和f(x+1)长得不一样
进阶级(80分冲刺选手)
- 《真题全刷》:按难度分青铜、白银、王者三个版本,青铜版基础题够你做三个月
-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把近十年真题拆成36种母题,附带解题口诀
高手篇(想冲140+的)
- 《高妙数学思想》:这本绝了!用侦探破案的方式讲数学思维
- 《数学那玩意》:作者是竞赛教练,但写得特别接地气,连怎么在考场上猜答案都教
四、怎么用参考书才不浪费钱?
买了书不会用=把钱扔水里,记住这三个口诀:
1、"三遍做题法":第一遍卡壳就画圈,第二遍重点突破,第三遍闭卷计时
2、"错题五连问":哪里卡住了?对应哪个知识点?有没有类似题?下次怎么避免?能改编这道题吗?
3、"睡前电影法":每天睡前在脑子里"播放"当天学的解题步骤,跟放电影似的
举个真实例子:我们班数学课代表就是用《真题全刷》,把近五年导数题做了五遍,现在看到导数题眼睛都会放光...
五、个人掏心窝子的话
最后说点可能会被骂的大实话:千万别信什么"三天逆袭"的鬼话!我见过最靠谱的进步案例,都是老老实实啃透一本参考书,把里边的题反复做到条件反射,那些买七八本参考书的,最后往往连塑封都没拆。
还有啊,别瞧不起基础题,跟你说个恐怖故事:去年高考数学那道让全网崩溃的应用题,用的其实就是课本例题的变形!所以啊,与其到处找偏题怪题,不如把基础题练到肌肉记忆。
对了,最近发现个宝藏用法:用参考书的目录当自查清单,每掌握一个章节就打个勾,等整本书都画满勾的时候...嘿嘿,你猜会怎么样?
哎,不知不觉唠了这么多,其实选书这事就跟找对象似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关键是要行动起来,哪怕先买本最薄的开始做呢?毕竟数学这玩意,光看是看不明白的,得动手写起来才知道哪里会"卡壳",最后送你句话:题目虐你千百遍,你待题目如初恋——坚持住,量变会引起质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