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中数学课怎么才能把新课讲得有意思,哎,你发现没?很多学生一上数学课就犯困,老师讲得再认真,下面该走神还是走神,问题出在哪儿?关键就在新课的引入环节,要是能把新课的"开场白"设计好了,整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一、上来就"搞事情":提问式开场
举个例子,教"勾股定理"的时候,直接问:"你们知道古代人怎么测量金字塔高度吗?"这时候学生绝对一脸懵——金字塔?数学课怎么突然讲历史了?这时候再掏出个直角三角形模型:"其实靠的就是这个三角形!"
这种方法的妙处在于:
- 制造认知冲突(数学和历史居然有关系?)
- 激发好奇心(赶紧往下听解释)
- 自然引出知识点(直角三角形特性)
不过要注意,问题不能太复杂,比如教"一元一次方程",要是上来就问:"怎么用方程预测股票走势?"这就跑偏了,得选贴近生活的例子,像"算奶茶店第二杯半价怎么买划算"这种。
二、生活场景大作战
去年我带初二,教"概率"的时候直接抱了个扭蛋机进教室,学生眼睛都直了:"老师今天要带我们玩抽奖?"结果每人抽三次,统计不同颜色扭蛋出现的次数——这比课本上的红球白球例子带劲多了。
生活化引入的三个诀窍:
1、选00后熟悉的事物(比如短视频、游戏、追星)
2、现场演示比单纯口述强10倍
3、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摸道具、做记录)
有次同事在讲"相似三角形"时,让学生用手机拍教学楼,现场测楼高,结果下课了还有学生在走廊比划,这就是生活场景的魅力。
三、故事会模式启动
人类天生爱听故事,这是刻在DNA里的,讲"负数"这个概念时,我总爱说:"古代商人遇到个头疼事——赚了300文记作+300,那欠债500文该怎么记?总不能画个哭脸吧?"学生听得哈哈笑,自然就记住负数的诞生背景了。
好故事的三个要素:
- 有具体人物(商人、数学家)
- 遇到实际问题(记账、测量)
- 带点小幽默(比如画哭脸这种傻办法)
不过要注意别把数学史讲成历史课,重点突出思维过程,就像讲圆周率时,与其细说祖冲之的生平,不如重点讲他当年是怎么"割圆"的,让学生体验古人的智慧。
四、"套路"学生参与
去年公开课,我教"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玩了这么一招:让全班同学按生日月份和日期组成坐标点,站起来排成"人肉坐标系",结果校长都看乐了——1月15日的往右前方站,12月31日的都快贴到后墙上了。
互动设计的黄金法则:
- 肢体活动>口头回答>单纯听讲
- 允许适当出错(比如站错位置反而能加深印象)
- 及时关联知识点("看!坐标定位就是这么直观")
有老师担心课堂会失控,其实只要提前设计好动线,比如用贴纸标出坐标轴,完全能玩得既有秩序又有趣。
五、多媒体用得巧才是宝
不是说做个PPT放段动画就叫信息化教学,有次听课,看到老师用《我的世界》游戏画面讲立体几何,学生瞬间来劲——原来游戏里的方块移动就是三维坐标变换啊!
新媒体使用的避坑指南:
- 视频控制在90秒内(学生注意力极限)
- 动态演示要能动手操作(比如拖动几何图形观察变化)
- 别让特效喧宾夺主(重点还是数学原理)
最近发现个超好用的工具——几何画板的3D模式,讲棱锥展开图的时候,旋转缩放比实物模型还直观,学生都说像看科幻片。
六、分层引导像爬楼梯
新手常犯的错就是"一步到位",比如讲函数概念,别急着甩出y=f(x),先从自动售货机的工作流程讲起:投币(输入)→按键选择(处理)→出货(输出),等学生理解这个类比,再过渡到数学定义就顺畅多了。
进阶引导的步骤分解:
1、生活经验(自动售货机)
2、具象图示(输入-处理-输出流程图)
3、抽象符号(x→f→y)
4、数学表达(y=2x+1)
这个过程就像搭脚手架,等学生爬到二楼了,再把一楼的支架撤掉,他们自己就能站得稳稳的。
七、幽默感是秘密武器
有次讲"鸡兔同笼"问题,我故意说:"现在养鸡场老板发现,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只,但是他眼神不好分不清鸡和兔子..."学生马上接话:"老板该换眼镜了!"课堂气氛瞬间活跃。
幽默的正确打开方式:
- 用当下流行梗(quot;栓Q"、"绝绝子")
- 创设滑稽情境(眼神不好的老板)
- 适度自嘲("老师小时候也算错过这个")
但要避免低级趣味,像"鸡兔同笼算出负数只脚"这种错误示范,既能引发笑声,又能加深对解题步骤的印象。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这么多方法记不住怎么办?其实抓住三个核心就行:勾起兴趣、联系已知、制造体验,就像做菜,不必死记菜谱,掌握"色香味"的底层逻辑,自然能调配出适合自己课堂的引入方式。
我自己教了八年数学,最大的感悟是:新课引入就像电影的开场镜头,得让学生一看就想往下看,上周还有毕业的学生回来说:"老师,我现在都记得你当年讲相似三角形,让我们用镜子测旗杆高度的事儿。"你看,好的引入真的能记一辈子。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别怕试错!刚开始可能设计个引入要花两小时,熟练了十分钟就能搞定,关键是保持对学生反应的敏感度——他们眼睛发亮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引入成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