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最近是不是也在为娃儿选学校发愁啊?特别是数学这门课,听说好多家长都在问:“新岭小学的数学到底行不行?”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好好唠唠这个事儿,不整虚的,就说说大实话。
先来点直接的:数学成绩到底咋样?
去年区里统考,新岭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分比全区高了8分,五年级的应用题正确率更是冲到前三名,不过你可能会问:“分数高就能说明教得好吗?”这还真不一定,但有个细节挺有意思——他们学校有个“数学门诊部”,专门给卡在难题上的孩子“对症下药”,据说有个娃儿本来应用题总错,跟着老师画了两个月思维导图,期末直接从70分蹦到89分。
重点来了:他们是怎么教数学的?
1、玩着学概念:比如教分数,老师直接拎着披萨进教室,切开分着吃,有个家长跟我吐槽:“我家孩子现在看见圆饼状物就喊'这是四分之一还是八分之二',连吃烧饼都不安生。”
2、错题变宝藏:每个学生都有本“错题进化手册”,不是单纯抄错题,而是要自己当小老师,用红笔写出当时为啥错,蓝笔写正确解法。
3、生活应用题:超市购物清单、公交路线规划这些日常场景都变成作业,听说有次作业是算全家去动物园的交通费,结果孩子们把地铁换乘方案研究得比导航还详细。
你肯定想知道:作业多不多?
这事儿得看跟谁比,三年级家长群里有个对比数据:
- 传统学校:每天40分钟书面作业
- 新岭小学:20分钟计算+1道生活实践题(比如测量自己卧室面积)
不过有个五年级家长说过大实话:“作业量是次要的,关键是孩子现在看见数学题眼睛会发光,上次去菜市场还主动帮我算找零对不对。”
课外有没有加餐?
他们搞了个“数学玩家俱乐部”,每周五下午特热闹:
- 低年级组在操场上玩“数字跳房子”
- 高年级组搞24点擂台赛
最绝的是去年科技节,六年级学生用编程做出了会算账的机器人,把校长都惊动了,虽然这些活动看着像在玩,但老师们悄悄跟我说,其实藏着图形思维、逻辑推理这些硬核能力的训练。
家长最关心的:基础打得好不好?
这事儿我特意问了毕业班老师,他们说坚持搞“三步验收法”:
1、新课当天随堂测(5分钟快问快答)
2、每周错题复活赛
3、每月综合大闯关
有个转学生家长跟我说,孩子刚来时乘法口诀都背不利索,结果三个月就跟上大部队了,不过也有家长抱怨:“天天让娃在家当小老师给我们讲课,现在孩子比我们还会讲题了。”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
在新岭小学观察了小半年,发现他们最聪明的地方是把数学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不是说他们完美无缺,比如有的家长反映奥数竞赛获奖数量不算多,但反过来想,这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没把力气都花在刷题上,要是你家娃属于对数学有恐惧症的,或者就想踏踏实实培养个数学思维,这儿倒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能让孩子们觉得“数学真有意思”的学校,现在可真不算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