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哈,今天咱们来聊聊人教版高中数学到底都有哪些教材吧!刚上高中的同学可能一脸懵——数学课要学这么多本书吗?每本书到底讲什么?别慌,咱们慢慢来,我当年也是从摸不着头脑的阶段过来的。
第一个问题:人教版高中数学到底有几本书?
哎这问题问得好!其实现在用的是2019年新版教材,总共分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个系列,必修有2本(别被名字骗了,内容可不少),选择性必修有3本,不过要注意有些学校会根据教学进度调整使用顺序,这个后面会细说。
必修第一册
开门见山就是集合、函数这些硬核内容,比如集合的概念啊,函数图像怎么画啊,特别是二次函数和幂函数,这里要敲黑板了!好多同学在这块摔跟头,觉得"不就画个抛物线嘛",结果考试时发现题目能玩出花来,举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同学在月考时遇到函数应用题,明明公式都会,就是卡在建立函数模型这步,你说冤不冤?
必修第二册
这册书开始上难度了!向量、复数、立体几何轮番轰炸,特别是空间几何这块,很多同学刚开始看三视图就跟看天书似的,不过悄悄告诉你们,我有个独门诀窍——用橡皮泥捏模型!实物操作比空想管用十倍。
选择性必修系列登场啦
到了高二,选择性必修三兄弟就来了,这三本书可以说是高中数学的三大护法:
1、选择性必修一
- 空间向量(立体几何的升级版)
- 直线和圆的方程(解析几何的基础)
-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姐妹)
重点说下圆锥曲线,这里简直是数学和艺术的结合!天文望远镜的镜面设计、卫星轨道计算都离不开这些曲线方程。
2、选择性必修二
- 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 导数及其应用(微积分入门)
导数这部分特别有意思,比如通过导数算最大利润,预测股票走势(当然现实复杂得多),去年有个同学用导数知识在校园义卖中优化定价策略,多赚了30%的利润!
3、选择性必修三
- 计数原理(排列组合)
-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概率进阶)
-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必备技能)
这里要提醒下,很多同学觉得排列组合就是算数,其实它训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举个有趣的现象:同样一道题,用不同方法解可能需要2分钟或20分钟,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常见误区预警!
• 以为必修比选修简单(选择性必修难度直接上高速)
• 死记公式不重理解(比如导数的几何意义比公式本身更重要)
• 忽略课本例题(考试题70%都是例题变形)
• 过早放弃压轴题(很多难题只是基础知识的组合)
个人观点时间
教了这么多年书,发现个有趣现象:那些能把课本例题讲清楚的学生,成绩普遍比刷题狂魔好,为什么?因为教材编排有内在逻辑啊!比如必修一的函数思想会贯穿整个高中,到选择性必修的导数部分还在用。
还有啊,别被"选择性必修"这个名字忽悠了,这三本书都是必考的!现在新高考模式下,选择性必修的内容占分比例超过60%,特别是导数、圆锥曲线这些,妥妥的大题专业户。
给新手的实用建议
1、准备三个活页本:概念本、错题本、灵感本
2、每周抽20分钟翻看目录,理清知识脉络
3、遇到难题时,先回到课本找对应的例题
4、和同学组队互相讲解(能讲明白才是真会了)
5、适当使用GeoGebra等数学软件辅助理解图形变化
对了,最近有个学生问我:"老师,立体几何这么抽象,学它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特别好!其实建筑设计中CAD建模、游戏开发里的3D建模,都是立体几何的实际应用,去年某科技公司来学校招聘时,特别看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呢。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数学学习就像搭积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别急着赶进度,把必修一函数部分吃透了,后面学起来会轻松很多,记住啊,教材上的每个章节都是精心设计的,跟着节奏走准没错,要是哪天卡壳了,不妨把前面学的内容再捋一遍,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