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数学考试这事儿啊,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特别是刚接触考试的小朋友,看着试卷密密麻麻的题目,是不是手都抖了?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到底怎么才能把小学数学考好了?这里头可是有门道的,让我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讲讲。
第一道坎: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你是不是经常做到最后两道题就开始手心冒汗?我当年考试也这样,特别是遇到不会的题,就跟中了定身术似的,后来老师教了我一招:把试卷切成三块,前15分钟搞定基础题,中间20分钟留给中等题,最后15分钟死磕难题,这招管用吧?可别反过来用啊!见过有人非要把最后的应用题做完才回头检查的,结果基础题错了一堆,你说亏不亏?
举个真实例子:咱们班有个叫小明的,上次考试上来就怼最后那道鸡兔同笼题,结果你猜怎么着?前面20道计算题错了8个!后来按着时间分配来,成绩直接提了15分,所以说啊,别跟难题较劲,先把能拿的分都攥手里。
第二招:错题本到底怎么用?
好多老师都让准备错题本对吧?但你知道90%的人用错了吗?不是把题目抄上去就完事了!关键在三步法:1. 原题+错误解法(红笔标出来)2. 正确解法(用蓝笔写)3. 用自己话总结错在哪,比如把"没注意单位换算"写成"下次看到厘米和米要画重点号"。
我有个学生特别逗,她给错题本起了个外号叫"错题博物馆",每周末固定时间翻一遍,就跟逛展似的,结果上学期期末,她计算题全对!你看,错题不是用来收藏的,是要定期回访的。
第三板斧:应用题读不懂咋整?
这个痛点我太懂了!题目里又是小明买水果,又是水池同时进水的,看得人头晕,教你个绝招:边读题边画示意图,比如遇到行程问题就画路线图,碰到分数问题就画线段图,别小看这个动作,去年区统考最后那道题,画了图的孩子正确率比不画的高出40%!
举个真实案例:上次考试有道题说"一根绳子剪掉1/3再接上2米,结果比原来短了1米",好多孩子直接懵了,其实画个线段图,标出剪掉的部分和接上的部分,答案立马就出来了。图画好了,思路就通了。
第四式:草稿纸该怎么打?
别以为草稿纸随便写写就行!跟你说个秘密:学霸的草稿纸比作业本还整齐,教你们个独门绝技——"九宫格打法",把草稿纸折成九格,每道题的草稿写在固定区域,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检查时好找,二是避免抄错数字。
我们班有个孩子之前老是犯低级错误,像是把6看成9之类的,用了这个方法后,计算失误直接少了一半!草稿纸不是垃圾桶,要当正式作业来对待。
第五绝招:检查试卷的窍门
最后10分钟千万别闲着!但怎么检查最有效?教你个"三步检查法":1. 先看有没有漏题(特别是应用题的第二问)2. 计算题反向验算(比如加法用减法验证)3. 应用题代入检验。检查不是重做一遍,要有策略。
上次模拟考,有个孩子检查时发现有道选择题选项和草稿上的答案对不上,仔细一看,原来是答题卡涂错了!幸亏及时改过来,不然5分就飞了,所以说,检查要像侦探破案一样仔细。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数学考试这事儿吧,说到底就三个字:稳、准、狠,稳在心态,别被难题吓住;准在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套路;狠在坚持,错题要反复练,别信什么"数学靠天赋"的鬼话,我教过那么多学生,真正拉开差距的从来都是学习习惯和方法。
对了,前两天有个家长问我:"孩子老说粗心,怎么办?"我跟他说啊,粗心就是功夫没下够,你见过卖油翁说"手滑"吗?人家那是"无他,唯手熟尔",所以啊,想要高分,光有技巧不够,还得踏踏实实练。考试就像照妖镜,平时偷的懒全会现原形。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上次有个孩子问我:"老师,我每天做很多题,怎么成绩不见涨?"我翻了他的练习本才发现,全是重复的简单题,这就好比天天练1+1=2,考试能考好吗?做题要挑着做,专攻薄弱环节,就像补衣服,哪儿破了补哪儿,别整件衣服都拆了重缝。
最后的最后,送各位一句话:考试不是打仗,是展示平时修炼成果的舞台,把该拿的分都拿到手,你就是赢家,那些所谓的"难题",也不过是把几个知识点串起来了而已。稳住,你能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