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部分)
哎,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啊?孩子拿着数学题过来问:“妈妈/爸爸,这题到底怎么做啊?”你一看题目,密密麻麻全是字,什么“小明比小红多买了3个苹果,后来又分给弟弟一半”……这时候是不是有点懵?其实啊,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找到题目里的“关键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像侦探一样,从数学题里挖出这些“隐藏线索”。
**第一问:到底啥叫“关键词”?
可能你会想:“关键词不就是题目里那些数字吗?”哎,不全对哦!举个例子:
题目说:“一箱苹果有24个,小华每天吃2个,吃了5天后,还剩几个?”
这时候,“24个”“2个”“5天”“还剩”就是关键词,但光看数字可不够,“还剩”这个词直接决定了这道题是减法还是加减混合,所以啊,关键词不仅是数字,还包括那些告诉你“怎么算”的动词和描述词。
**第二问:怎么快速找到关键词?
这里教你一个土办法——“三遍扫描法”:
1、第一遍:圈数字(比如24、2、5)
2、第二遍:标动作(吃了”“还剩”“分给”)
3、第三遍:连关系(比……多”“一共”“平均”)
举个实际案例:
题目:“公园里有15只白鸽,灰鸽比白鸽多3只,后来飞走了8只,现在有多少只鸽子?”
按步骤来:
- 圈数字:15、3、8
- 标动作:“比……多”“飞走了”
- 连关系:灰鸽数量=白鸽+3,总数=白鸽+灰鸽-飞走的
这样一来,解题思路立马清晰了!
**第三问:关键词抓错了怎么办?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干扰词”当关键词,比如题目里写:“春天来了,小明和小红去公园玩,他们带了12块饼干……”这里的“春天”“公园”和解题有关系吗?完全没有!这时候要教孩子学会“选择性忽略”,就像打游戏时屏蔽小怪,直冲BOSS!
(插入个人观点)
我觉得啊,数学题就像迷宫,关键词就是墙上的箭头,如果箭头画歪了,肯定走不出去,所以训练孩子抓关键词,其实是培养他们的逻辑过滤能力,这对将来学其他科目也超有帮助!
第四问:不同类型题目关键词有啥规律?
不同类型的数学题,关键词真的不一样!咱们分个类:
1、加减法题:重点盯“一共”“还剩”“比……多/少”
2、乘除法题:留意“每”“平均”“分成几份”
3、应用题:小心隐藏条件!连续3天”=要做3次相同操作
举个乘法的例子:
“每排坐6个小朋友,4排一共能坐多少人?”
关键词“每”“一共”直接提示用乘法,而像“小朋友”这种词就可以忽略。
第五问:怎么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这里分享三个亲测有效的练习技巧:
1、彩色笔标记法:用不同颜色区分数字、动作、关系词(比如红色圈数字,蓝色划动词)
2、口头复述法:让孩子读完题后,用一句话说清楚“题目要我们算什么”
3、错题本复盘:把错题里漏掉的关键词用荧光笔标出来,下次一眼就能看到
(插入数据)
有个调查说,80%的低年级数学错误都是因为漏看关键词,所以啊,养成标记习惯真的太重要了!
**最后一点:别让工具代替思考
现在有些APP能自动标出关键词,但我个人不太推荐,这就好比用计算器学算术,动手画的过程才是训练大脑的关键,刚开始可能慢一点,但坚持一个月,孩子自己都能发明出更高效的标记方法!
(结尾部分)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哎呀,好麻烦啊!”其实啊,数学就像玩解谜游戏,找关键词就是攒道具的过程,刚开始谁都不是高手,多练几次自然就上手了,下次孩子再问你数学题,记得先笑着把笔递过去:“来,咱们一起当会儿侦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