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部分)
哎,数学这个东西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很多家长和孩子一提到就头疼,你说,明明看起来都是加减乘除,怎么有的孩子学得溜溜的,有的孩子连题目都读不懂呢?其实啊,这事儿真没想象中那么难,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小学数学到底怎么才能提高自己,不用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就讲点能实操的干货,保证你听完就能用上!
1.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从哪儿来?
很多人一上来就让孩子刷题,结果越刷越烦,最后看到数学就躲,你想想,要是你每天被逼着做讨厌的事,你能喜欢吗?所以啊,第一步不是做题,而是让孩子觉得数学有意思,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孩子:
- 去超市买东西,让孩子算算总价;
- 分零食的时候问“咱们三个人,六个饼干怎么分公平?”;
- 玩扑克牌算24点,既练反应又练计算。
关键点:把数学和“玩”结合起来,孩子觉得有趣了,自然愿意多花时间琢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有的家长总想让孩子学“超纲内容”,觉得会做难题才算厉害,但其实啊,小学数学的核心就是四个字:计算能力,举个例子,五年级的应用题做不出来,很可能是因为三年级的乘法口诀没背熟。
怎么打基础?
每天10分钟口算练习,别小看这个,速度和准确率上去了,考试都能多拿5分;
画图理解概念,比如用线段图解决“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
别怕重复,像“周长和面积”这种易混概念,多对比几次就记住了。
(突然停顿)对了,你发现没?那些学得好的孩子,不是智商高,而是愿意回头补漏洞。
**刷题有用,但得会刷!
一说做题,有人就买三五本练习册,结果孩子越做越懵。刷题的关键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举个例子:
小明每天做50道题,错了20道,但从来不订正;
小红每天做20道题,错3道,但会把错题抄下来反复练。
你说一个月后谁进步大?
正确刷题姿势:
选适合自己水平的题,别一上来就挑战“压轴题”;
错题本是神器!把错题分类整理(计算粗心”“概念不清”);
每周复习一次错题,比做新题更有用。
(插入数据)有个研究说,同样时间,针对性练错题的学生成绩提高23%,而盲目刷题的只提高7%。
4.“老师讲的我都懂,但一考试就错”怎么办?
这问题太常见了!其实啊,听懂和会做是两码事,就像看别人骑自行车,看一百遍也不如自己摔两次学得快。
解决方法:
把老师的话“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分数除法是乘以倒数”,可以记成“倒过来打它”;
讲题给别人听,能讲明白才是真懂了;
考试时圈关键词,至少”“不超过”,避免掉陷阱。
(举个真实案例)我邻居家娃以前总考70多分,后来每天给妈妈讲当天学的例题,半年后稳定在90分以上。
5.家长别当监工,要当队友!
很多家长一辅导作业就吼:“这么简单都不会?!”结果孩子越来越怕数学。心态很重要,你得让孩子觉得:
犯错不可怕,科学家还天天失败呢;
进步就夸,哪怕只是算得快了1分钟;
一起找方法,比如用动画片学几何,用乐高学体积。
(突然转折)不过啊,也别太“放手”,比如检查作业时,重点看解题思路,而不是答案对不对。
6.最后一点:数学不是天赋,是习惯!
总有人说“我家孩子没数学脑子”,其实小学阶段的数学根本用不到天赋,差距往往出在习惯上:
草稿纸乱写的,容易抄错数;
不爱读题的,连“多多少”和“少多少”都分不清;
拖延症晚期的,考试永远做不完。
建议培养三个习惯:
1、写竖式对齐数位;
2、读题时划重点词;
3、每天固定时间学数学(哪怕只有15分钟)。
(结尾部分)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小学数学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方法和耐心,别总想着走捷径,今天搞个秘籍,明天报个冲刺班,把基础打扎实了,错题弄明白了,习惯养好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最后送你一句大实话——数学这玩意儿,你越怕它,它越欺负你;你天天琢磨它,它早晚变成你的手下败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