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初中数学题写得慢这事儿吧,我当年可真是吃了大亏!每次考试最后两道大题都来不及看,光在选择题上死磕半天,不过后来慢慢琢磨出点门道,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这个事儿。
到底为啥咱们做题总是慢半拍?
先别急着找解题方法,咱们得先搞明白问题出在哪儿,有次监考老师从我身边走过,突然说:"这同学草稿纸比答题卡还干净啊!" 哎呦喂,这不就是我吗?后来才明白,打草稿太潦草或者太整洁都会拖慢速度,要么是找不到之前的计算步骤,要么是花太多时间在草稿纸上搞排版。
举个真实例子:隔壁班王同学每次考试都用A4纸对折成8个小格子,每个题目分区打草稿,结果人家做题速度直接提升了20%!这法子我现在还教给学生用呢。
解题第一步到底该干啥?
别笑!这问题90%的新手都会搞错,有次我帮表弟辅导作业,发现他拿到题目就急着写"解"字,结果题目条件都没看清楚。先花30秒把题目里的关键数据圈出来才是正经事!比如说:
1、题目问的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
2、单位有没有特殊要求(厘米变米这种坑)
3、有没有隐藏条件(像三角形内角和这种)
记得上学期月考那道几何题吗?题目里明明写着"等腰梯形",可我们班有十几个人当成普通梯形算,白白丢了8分!
公式背不熟咋整?
前些天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公式都会背啊,可一用就卡壳!" 这问题太典型了!死记硬背公式就像往漏水的桶里灌水,我的绝招是:
- 把公式拆成零件记(比如二次函数顶点式y=a(x-h)²+k,就记成"横坐标变号,纵坐标照抄")
- 用谐音梗记法(三角函数sin对边比斜边,记成"死硬分子要对比")
- 每天早读前花5分钟默写重要公式
对了,别小看课本上的例题!教育局去年统计发现,中考试题有65%都是课本例题的变式题,把这些吃透了,解题速度绝对飙升。
选择题有没有省时技巧?
上次月考有道题:已知x²-5x+6=0,求x的值,你猜怎么着?全班居然有1/3的同学老老实实用求根公式算!其实直接分解成(x-2)(x-3)不香吗?特殊值代入法、排除法、图形法这些招数该用就得用:
1、遇到不等式选择题,直接代入选项检验
2、几何题先画标准图再估算
3、应用题先看选项单位是否统一
不过得提醒一句,这些技巧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牢固的前提下的,就像我常说的:"招式再花哨,内功不够照样挨揍。"
计算总出错怎么办?
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以前算个两位数加减法都能错,后来发现是书写习惯惹的祸。
- 把6写得像0
- 跳步计算导致符号错误
- 没对齐的竖式计算
现在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① 数字间距至少1厘米
② 每个等号单独成行
③ 复杂运算分步编号检查
上次期中考试,班里用这套方法的同学计算题正确率直接涨到92%,比年级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
时间到底该怎么分配?
给大家看看我上学期带的一个学生的实战案例:
小张同学以前总是做不完试卷,后来我们制定了"3331法则":
- 前30分钟搞定选择填空(共30分)
- 接下来30分钟攻中档题(45分)
- 再30分钟留给压轴题(20分)
- 最后10分钟专门检查
配合着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重点检查易错题,结果上次月考数学直接提了22分!会做的题不丢分比死磕难题更重要。
草稿纸到底该怎么用?
这可是血泪教训换来的经验!推荐大家试试"九宫格打法":
1、把草稿纸折成九宫格
2、每个格子对应一道题
3、标上题号方便回溯
4、重要步骤用荧光笔圈出
上周抽查发现,用这种方法的同学复查错题时间平均节省了8分钟,而且有个意外收获——涂改液用量都减少了!
说到底啊,数学写得快真不是靠什么奇技淫巧,就像我师父老李头说的:"快是慢的积累,慢是快的根基。" 把基础打扎实了,审题习惯养好了,速度自然就上来了,最后送大家句话:别老盯着别人解题如飞,先把你自己碗里的米饭一粒粒嚼透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