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是教师招聘或职称评定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展现教学能力、吸引评委注意力,关键在于细节设计与课堂把控力,本文从一线教师实践经验出发,梳理出三条核心策略。
一、精准定位核心知识点
切忌贪多求全,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重点应放在“平均分”概念的建立而非复杂运算,通过生活场景切入:将4块月饼分给2人,每人2块;分给4人,每人1块,引导学生发现“分法不同,结果不同”,自然引出“平均分”的必要性,用彩色磁贴现场分割圆形教具,直观呈现分数形成过程。
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思考
有效提问比单纯讲解更有价值,在《三角形内角和》试讲中,可先让学生测量三角板内角和,得出180度结论后突然提问:“把三角形剪掉一个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可能出现180度、90度等错误答案,此时引导他们动手剪纸验证,发现新图形变为四边形,内角和实际为360度,这种设计能直观展现教师处理课堂生成问题的能力。
三、分层练习匹配学生差异
课堂练习需体现因材施教理念,设计基础题、进阶题、挑战题三个层级:基础题巩固概念(如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进阶题训练应用能力(比较1/2与1/3大小),挑战题激发思维(用不同方法证明1=0.999…),分组练习时采用“小老师”机制,让完成快的学生协助指导组员,既维持课堂秩序又提高参与度。
试讲本质是教学理念的微型呈现,曾有教师在《圆的周长》试讲中,仅用一根绳子和直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圆周率规律,评委当场打出高分,真正精彩的课堂从不依赖华丽课件,而在于能否用最朴素的教具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才是数学教学最本真的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