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过程中,除法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解除法算式?以下从教学实践出发,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一、从生活情境建立除法概念
用实物操作开启教学效果更佳,准备12颗糖果或积木,让孩子动手操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颗?"通过反复分配动作,孩子能直观感受"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含义,当孩子摆出每份4颗时,及时引入算式表达:12÷3=4。
二、理解算式符号的具象意义
用直观图示辅助符号记忆,画出三个篮子,每个篮子放入4个苹果,总苹果数用括号标注12个,引导孩子观察:"把12个苹果放进3个篮子,每个篮子放4个,这就是除法算式表达的过程。"重点强调除号"÷"的平分含义,被除数代表总量,除数代表分成的份数或每份数量。
三、分步骤掌握计算技巧
1、试商训练:用乘法口诀逆推,例如63÷7=?,引导思考"7乘几接近63",通过7×9=63得出结果
2、竖式规范:用田字格本书写,被除数写在格子内,除数写左侧,强调数位对齐,例如计算48÷4,先处理十位4÷4=1,再算个位8÷4=2
3、余数认知:用分不完的案例教学,17块饼干分给5人,每人3块余2块,写成17÷5=3余2,让孩子触摸剩余的饼干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典型易错点解析
- 商末尾漏写0:计算420÷4时,十位计算后直接写5,忘记个位0占位
- 余数单位混淆:应用题中"25米布做6件衣服,每件用几米?"余数1代表1米而非1件
- 包含除与等分除混淆:12÷3既可理解为"分3份",也可看作"每份3个能分几份",用不同例题对比讲解
五、巩固提升的趣味练习
设计超市购物游戏:给孩子50元虚拟货币,练习购买单价6元的笔记本,计算能买几本余多少钱,制作数字卡片进行快速口算比赛,或利用七巧板拼图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数学教育研究者指出,除法教学需经历"实物操作-图示表达-符号抽象"三阶段,家长辅导时要避免直接告知答案,多问"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孩子用画图、摆小棒等方式验证计算结果,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思维的火花——这句话在数学启蒙中尤其适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