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实效,助力提升
评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中九年级数学课堂,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切实促进教学改进?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核心维度:
目标定位:精准且可达
- 清晰度: 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具体?是否与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中考要求及数学核心素养(如代数推理、模型意识)紧密结合?
- 可测性: 目标表述是否可观察、可测量?能否通过课堂活动或练习判断达成度?
- 适切性: 目标设定是否符合班级实际学情?是否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处理:科学重难点**
- 准确性: 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讲解是否科学、严谨?有无知识性错误?
- 重难点突破: 教师是否准确识别教学重难点?采用的教学策略(如直观演示、变式训练、问题链引导)是否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
- 知识关联: 是否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如函数与方程、几何图形的性质关联)?是否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
- 中考衔接: 是否适度关注中考常见考点、题型及解题思想方法的渗透?
学生活动:主体参与深
- 参与广度与深度: 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课堂是否提供充足时间与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如画图、演算、探究)、合作交流?参与是流于形式还是深入思考?
- 思维激发: 教师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如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课堂是否鼓励质疑和创新解法?
- 课堂生成: 教师是否关注并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如典型错误、独特思路)?能否灵活调整教学?
教师素养:专业引导巧
- 教学基本功: 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精炼?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工整?信息技术运用是否恰当、有效服务于教学目标?
- 课堂驾驭: 能否根据学情和课堂实际灵活调整节奏与策略?课堂组织是否有序、高效?
- 评价反馈: 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是否及时、具体、有指导性?能否有效激励学生并指明改进方向?
- 学情把握: 教学设计是否建立在对学生前概念、认知障碍的深入了解之上?课堂是否体现分层指导?
课堂实效:素养落实处
- 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应、随堂练习等,判断预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如何?
- 能力提升: 学生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方面是否得到有效训练与发展?
- 情感态度: 课堂氛围是否积极、民主?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能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与探索乐趣?
评课核心:以学定教,观学评教。 一堂好的九年级数学课,应是目标明确、内容科学、学生主动、教师善导、效果显著的课堂,评课者需深入观察学生学习状态与真实收获,以此反观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得失,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唯有如此,评课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助力九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学生迎接中考挑战和未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笔者认为,脱离学生实际获得谈教学设计优劣,是本末倒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