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新高中数学教材的体系和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更新,了解当前使用的数学教材版本,对学生规划学习路径、家长辅助学业以及教育工作者把握教学方向都至关重要。
核心依据:国家课程标准
所有新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均严格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这份文件是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的根本指南,确保了全国范围内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要求和基本方向是一致的,当前普遍执行的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主流版本:多样选择,统一审定
不同于全国统一使用单一版本,高中数学教材实行“一纲多本”政策,这意味着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多家具备资质的出版社可以组织编写、出版不同风格的教材,这些教材均需经过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严格审定,确认其科学性、思想性和适用性后,方可进入选用目录,国内广泛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主要来自以下几家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 这是历史最悠久、使用范围最广的版本之一,结构严谨,内容扎实,被众多地区选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师大版):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在一些省市有广泛应用。
-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苏教版): 体现南方教育特色,逻辑清晰,习题设计有层次,主要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使用。
- 湖南教育出版社(湘教版): 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湖南省等地使用。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鲁科版): 注重基础与能力并重,在山东省部分地区使用。
- 上海教育出版社(沪教版): 体现上海特色,难度和深度可能略有不同,主要供上海市使用。
重要提示: 具体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省份、甚至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使用的数学教材版本可能不同,学生和家长应以学校实际发放的教材为准。 结构:模块化设计**
新高中数学教材普遍采用模块化设计,通常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大部分:
-
必修部分: 所有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奠定数学基础、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主要包括:
- 预备知识(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等)
- 函数(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等)
- 几何与代数(平面向量、复数、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
- 概率与统计(概率、统计)
- 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跨领域应用)
-
选择性必修部分: 供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为升学(尤其理工科方向)做准备的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在必修基础上加深拓宽,
- 函数及应用(导数及其应用)
- 几何与代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深化)
- 概率与统计(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数学建模活动
-
选修部分: 提供更深入或更专业的数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 微积分专题
- 空间几何与代数
- 概率与统计专题
- 数学建模
- 数学文化
- 现代数学前沿选讲等
核心特点与导向 和编排上更加强调:
- 核心素养导向: 突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
- 知识结构化: 注重知识的逻辑联系和整体结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 情境化与应用性: 增加贴近生活、科技前沿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
- 探究性与过程性: 设置更多思考、探究、交流环节,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
- 信息技术融合: 鼓励合理运用计算器、计算机软件、图形计算器等工具辅助学习和探索。
了解所在地区学校实际采用的教材版本和具体模块安排,是学生有效开展学习的第一步。 建议直接咨询学校老师或查阅学校下发的教材目录,获取最准确的信息,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深入研读教材,理解其编排意图和知识脉络,对学好高中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