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数学作业时,可能会感到有些无从下手,孩子题目做不对、思路卡壳,家长着急却又不知道怎么帮忙,辅导小学生数学并不难,关键在于掌握合适的方法,帮孩子建立清晰的思考路径。
先从读题开始,有些孩子题目没读完就开始动笔,往往忽略关键信息,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用手指着字,一字一句慢慢读,圈出题目中的数字、关键词和问题。“小明有8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苹果?”就要圈出“8个”“5个”和“一共”,这个过程能帮孩子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在问什么,接下来是引导思考,而不是直接给答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这道题求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加法?减法?”让孩子自己说出思路,哪怕不完整也没关系,孩子说“要加起来”,你可以接着问:“为什么用加法?谁和谁加?”这样一步步推动他自己找到解题方法。
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画图是个特别有用的工具,比如年龄问题、排队问题,用圆圈代表人物,线段表示数量关系,把文字转化为图像,孩子更容易理解。“哥哥今年10岁,弟弟6岁,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可以画两个长短不同的线段,标上年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差距。
计算过程中,鼓励孩子把步骤写清楚,不仅是算式,也可以简单写上思路,比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即使最后结果错了,也能发现是哪里出了问题,检查答案时,教孩子用反向验证:加法用减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或者把答案代回原题看是否符合情境。
家长在辅导中最重要的角色是陪伴和鼓励,不要急于指出错误,而是说“我们再试试看”“你这一步想得很对”,有时候孩子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和一点提示,如果孩子反复做错同一类题,可能是基础概念没掌握,这时就要回到课本,重新讲解相关知识点。
每个孩子的数学学习节奏不同,有的需要具体例子才能理解抽象概念,有的喜欢动手操作,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灵活调整方法,多用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购物算钱、分水果等,让数学变得生动实用。
数学不是一门靠死记硬背的学科,它培养的是逻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必刻意追求全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和信心,享受思考的过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