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是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许多教师和家长关心如何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有机融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
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但不应孤立存在,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除了让学生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更要设计分纸条、折纸等操作活动,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课堂上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分一分、画一画中自然建立数学概念。
过程方法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学,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完整过程,比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可以先让学生量一量具体三角形的内角,再通过撕拼角的活动发现规律,最后用平行线性质进行推理证明,这样的过程不仅培养了探究能力,也渗透了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目标往往容易被忽视,实则至关重要,通过数学史故事、现实生活案例激发学习兴趣是常用方法,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介绍祖冲之的圆周率研究,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统计时引导学生分析社区垃圾分类数据,培养社会责任感,课堂中要多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敢于表达、不怕错误。
三维目标不是割裂的三张皮,而应相互支撑、协同达成,备课时要整体设计,找到三个维度的结合点,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知识层面是学习假设策略,过程层面是尝试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解决问题,情感层面则是体会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个人认为,三维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到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上,教师需要创设安全开放的课堂环境,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让数学学习既有思维深度又有情感温度,当学生在活动中眼睛发亮,在讨论中积极表达,在解决问题后露出笑容,三维目标才算真正落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