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经典实践,通过动手操作,孩子能直观理解立体图形的顶点、棱和面之间的关系,下面介绍两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所需材料都是家中易得的物品。
折纸制作(无需胶水)
这种方法锻炼孩子的精确折叠能力,成品可展开观察立体与平面的转化。
准备材料:
- 一张正方形彩纸(建议边长15cm以上,方便操作)
制作步骤:
- 将正方形纸对折后展开,形成十字折痕。
- 将四条边分别向中心对折,折出一个更小的正方形。
- 将纸张左下角和右上角向中心点折叠,形成两个三角形。
- 将上方和下方的边缘再次向中心线对折。
- 沿着折痕将纸张左右两侧立起,形成一个有夹层的开口形状。
- 最后将剩余部分分别插入两侧的夹层中,用手整理棱角,一个结实的纸制正方体就完成了。
吸管与黏土(或橡皮泥)连接法
这种方法能清晰展示正方体的8个顶点和12条棱,非常适合用于数学课观察。
准备材料:
- 12根长度相同的吸管(作为“棱”)
- 适量橡皮泥或轻黏土(搓成小球作为“顶点”)
制作步骤:
- 首先搓出8个大小相近的小黏土球。
- 取4根吸管,将它们的一端分别插入同一个黏土球的四个方向,做出一个“十”字基础结构,这代表底部的一个顶点和四条棱。
- 在此基础上,向上继续用吸管连接其他黏土球,逐步搭建出顶面的四个顶点。
- 最后用剩余的吸管将顶部正方形的四个点连接起来,封顶。
- 轻轻调整,确保所有棱长相等,一个清晰的正方体框架就做好了。
给家长和老师的小提示: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数一数正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和多少个顶点,并思考为什么所有棱的长度都必须相等,这个动手实践的过程远比单纯看书本插图印象更深刻,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手部灵活度,折纸方式更考验耐心,而吸管黏土组合则更容易成功且充满乐趣,让孩子在玩中学,是激发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