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张划满红叉的数学试卷,57分的成绩刺得我眼睛发疼,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数学是拉分项,再这样下去很危险。”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须做出改变。
一年的时间,我的数学成绩从不及格稳定到了班级前列,这不是魔法,而是一套实实在在的方法,今天就把我的经验分享出来。
心态转变:从“我怕”到“我来”
逆袭的第一步,是彻底改变对数学的看法,我过去总觉得数学太难,自己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这种畏难情绪让我上课走神、作业敷衍。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数学只是一个需要被打通的关卡,而不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我把“我好怕数学”换成“我今天要搞定一个知识点”,主动去做,而不是被动害怕,这是所有进步的开始。
回归课本:抓住被忽略的“地基”
成绩差,多半是基础不牢,我犯过的最大错误就是盲目刷题,却连课本上的基本公式和定理都没吃透。
我给自己定下规矩:拿出半个月时间,从初一上册开始,一页一页地啃教材,不只是看,而是要做三件事:
- 复述定理:合上书,自己能把这个公式或定理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 推导公式:书上每个例题,都自己动手再算一遍,确保每一步都懂。
- 做完习题:课本后的练习题最基础,也最重要,必须全部搞懂。
这个过程很枯燥,但效果惊人,很多之前迷糊的概念,突然变得清晰了。
高效听课:带着问题去听讲
之前上课,我像个录音笔,只顾着抄笔记,脑子却没跟上。
改变策略后,我坚持“课前5分钟预习”,快速看一遍今天要讲的内容,圈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上课时,我的核心任务就是紧跟着老师的思路,专门听这些疑难点,老师的分析和解题思路,才是课堂的精华,笔记只记关键思路和经典例题,课后再去整理。
错题本:最宝贵的提分秘籍
整理错题是逆袭的核心环节,我的错题本不是简单抄题,而是分为三栏:
- 原题与错解:抄下题目,并忠实记录自己最初的错误解法。
- 正解与思路:用红笔写下正确步骤,并在旁边用文字注明“关键一步是什么”、“我卡在了哪里”。
- 反思与归纳:分析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公式用错?还是计算粗心?最后再找一道同类题练习巩固。
每周周末,我会专门复习这周的错题,考前再看一遍,效率极高。
学会求助:老师同学都是资源
遇到绞尽脑汁也解不出的难题,我不会再一个人死磕,我会主动去问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 often times, a little hint就能让我茅塞顿开,敢于提问,是学习能力强的表现。
时间管理:少量多次,持之以恒
数学学习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不再考前突击,而是把数学学习拆解到每一天,每天保证45分钟到1小时的数学时间,雷打不动,今天整理错题,明天练习计算,后天预习新课,保持手感,比一次性学很久更重要。
逆袭之路没有捷径,它是一场关于信心、方法和坚持的马拉松,当你一步步把漏洞补上,看到成绩单上数字的提升时,你会明白,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数学不再是一座大山,而是你凭自己努力征服的高峰,现在就开始行动,从下一个45分钟做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