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初中数学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也是一次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对于听课者而言,如何才能做到既看“热闹”,又看“门道”,给出中肯而有价值的评价呢?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观察与思考。
一看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 一堂好课,必然有清晰且可达成的目标,听课之初,我们应关注教师是否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本节课具体的学习任务,目标不仅仅是写在教案上,更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中,看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在知识技能、数学思维以及情感态度上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发展。
二看教学过程是否自然流畅。 数学知识的建构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优秀的课堂设计如同一个精彩的故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我们需要观察教学环节的衔接是否自然,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启发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整个流程应如行云流水,而非生硬地堆砌知识点。
三看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真正落实。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评价一堂课,关键要看学生的“学”,而非仅仅是教师的“教”,观察学生是否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大胆质疑,课堂上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去表达交流,那种“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课,即便设计再精巧,也难以称为好课,学生的眼神、参与度和生成的问题,是衡量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
四看数学本质与思想方法是否凸显。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讲授一个公式时,是侧重于记忆与应用,还是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由来与意义,体会其中的模型思想或推理能力?一堂有深度的数学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理性精神与内在魅力,而不仅仅是解题的工具。
五看教师基本功与课堂机智。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富有感染力?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具有示范性?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否恰当、为教学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课堂是动态生成的,难免会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教师如何应对这些“意外”,能否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与提升,在评课时,应本着真诚、务实的态度,既充分肯定优点,也坦诚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一堂真正的好课,往往是能引发听课者深入思考,并能从中汲取营养,用于自身教学实践的课,它或许不那么完美,但一定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和探索的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