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觉得数学好和写作文是两回事,甚至认为它们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数学思维中蕴含的逻辑、结构和精准,恰恰是写好一篇作文,尤其是议论文的绝佳工具。
数学好的同学,往往具备一种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完全可以迁移到写作中。
搭建清晰的结构骨架
数学解题,讲究步骤清晰、逻辑严密,写作文也一样,尤其是考场作文,一个清晰的结构是成功的基础。
- 审题如审题: 拿到作文题,就像看到一道数学应用题,首先要明确“已知条件”——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求解目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词,不偏题、不跑题,这是拿高分的第一步。
- 列提纲如写解题步骤: 动笔前,先在草稿纸上列出文章提纲,这就像解几何证明题前,先画出辅助线,理清思路,提纲就是你的“写作流程图”:
- 开头(引入论点): 如何开篇点题,吸引读者?可以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简短的故事或一个直接的问题。
- 主体(论证过程): 这是文章的核心,需要像数学证明一样层层推进,可以设置两到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用具体事例(论据)来支撑,事例与论点之间必须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能生搬硬套。
- 得出结论): 回扣开头,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确保你的结论是从前面的论证中自然得出的。
运用精准的语言表达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精准、简洁,没有歧义,这种对精确性的追求,完全可以用于锤炼作文语言。
- 用词准确: 避免使用“大概”、“可能”、“很”、“非常”这类模糊的词语,就像数学中“相等”与“约等于”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一样,写作时也要力求精准,不说“他非常勇敢”,而说“他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用行动展现勇敢。
- 句子连贯: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衔接,善于使用“因为…”、“不仅…”、“、“反之”等关联词,让句意流畅,逻辑关系一目了然,这就像确保数学推导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环环相扣。
挖掘独特的论证素材
数学好的同学,对数字、图形、逻辑故事往往更敏感,这些都可以成为你作文中独一无二的素材。
- 用数据增强说服力: 在论述环保、社会现象等话题时,恰当引用一些准确的数据,会让你的观点更有力量,这比空喊口号有效得多。
- 用逻辑故事启迪思考: 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曹冲称象等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和逻辑智慧,用这些故事作为论据,既能体现你的知识面,也能让论证更生动。
- 用几何思维观察世界: 黄金分割存在于艺术与建筑中,对称之美遍布自然万物,当你描写景物或探讨美学时,融入这些视角,文章会立刻显得格调不凡。
培养严谨的检查习惯
数学考试后检查验算,是保证不出错的必要环节,写作文同样需要“检查验算”。
- 检查逻辑漏洞: 通读全文,看看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支持论点,论证过程有无跳跃或矛盾之处。
- 检查语言错误: 仔细查找错别字、病句和标点错误,这些细节就像数学计算中的小数点,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
我认为,将数学的理性思维与语文的感性表达相结合,并非难事,它要求我们在写作时,像对待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一样,心怀蓝图,步步为营,用清晰的逻辑构建骨架,用精准的语言填充血肉,当你开始有意识地将这种思维模式融入笔端,你会发现,写出一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的好作文,本身就是一道被完美解答的证明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