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咬着笔头对着数学作业发愁,作为家长难免心急,别担心,数学能力并非天生,完全可以靠后天培养,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让数学从“可怕”变成“可爱”。
先调整心态,别让焦虑传染
孩子数学暂时跟不上,家长首先要把焦虑放下,你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请把“你怎么这么笨”换成“我们一起来看看哪里有意思”,数学不是洪水猛兽,只是一门需要逻辑和练习的学科,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耐心,他会更愿意尝试。
从课本入手,夯实基础是根本
很多孩子数学不好,问题出在基础不牢,比如乘法口诀不熟练、基本概念没吃透。
建议每天花15分钟,和孩子一起朗读课本,不是简单读文字,而是逐字逐句理解每个定义、每个公式的含义,把课本例题从头到尾做一遍,确保完全弄懂,基础扎实了,才能建起高楼。
把数学“玩”进生活里
数学本就源于生活,带孩子购物时,让他算总价、找零钱,一起做饭时,让他用量杯量面粉,理解分数和比例,出门游玩时,让他看地图估算距离,这些活动让孩子明白,数学无处不在,而且非常有用。
建立专属“错题本”
为孩子准备一个本子,专门记录做错的题目,重点不是抄题,而是写下三步内容:
- 原来错误的解法
- 分析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粗心?)
- 正确的解题思路
每周回顾错题本,比做新题效果更好,这个过程能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思维的漏洞,避免重复犯错。
用趣味方式激发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趣味性至关重要,可以尝试:
- 数学绘本:通过故事理解数学概念
- 数学游戏:棋类、扑克牌都能锻炼计算能力
- 数学APP:选择优质的启蒙软件,在互动中学习
当学习变成游戏,孩子的抵触情绪自然会降低。
适当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家长辅导感到力不从心,可以考虑请专业老师,选择老师时,重点考察他是否了解儿童心理,能否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讲解知识,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懂数学,更要懂孩子。
数学学习就像种树,需要耐心浇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的开花早,有的需要更长时间扎根,相信在您的陪伴和正确引导下,孩子一定能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自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