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课方案
一、工作室目标
团队建设
成员招聘:选择思想上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奉献精神的青年教师加入。
成长目标:通过三年的培养计划,使工作室成员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
专业发展:推动成员成为本校或本县教研教改的带头人。
项目研究
科研课题:确定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带领同仁开展有效的科研活动。
教学改革: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寻新思路和新方法,解决学科教学难题。
成果展示
市县级主题展示:每年承担两次市县级主题展示活动,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
成果形式: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论文集、课题报告等。
成果产出
教育教学成果:以多种形式呈现工作室的教育教学、教科研、管理等成果。
二、培养教师
成员资格
思想积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乐于奉献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专业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中身体力行,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年轻教师。
成长目标
三年规划:制定成员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促使其尽快成长为教研教改的带头人。
撰写论文: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高水平的科研论文。
课题研究:通过参与课题研究,逐渐形成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
主要措施
制订规划:结合成员的自我发展计划,为成员制定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
读书自学:系统学习小学数学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理论,定期发表读后感言。
专题研究:以领衔人特色专长为基础,以全体成员智慧为依托,进行专题研究。
参加活动:参与各级教研活动和相关比赛,发挥名师示范辐射作用。
撰写文章:通过各类活动交流心得,撰写并发表学术文章。
三、工作保障
经费保障
专项经费:主管单位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教学研究、实验、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
资源保障
硬软件建设:加快名师工作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建设。
制度保障
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实行“名师”工程的相应保障制度,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场地保障
联动机制:建立全县小学各学校联动机制,确保场地的有效使用。
四、工作室成员职责及分工
教学研讨组
组织活动: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
资源建设:帮助负责人建设工作室和教育教学资源库。
研修活动:帮助开展研修活动,主动提供研讨课。
资料管理组
资料收集:准时参加工作室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接受负责人的检查评估,及时汇报工作。
经验总结: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形成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成果推广:向全县推广先进经验和成果,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任务完成:完成负责人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规章制度
会议制度
计划会议: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研讨活动,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总结会议: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议,分享成功经验和探讨存在的问题。
学习制度
按时学习:工作室成员平时以自学为主,另就某一研究方向的主题定期集中学习。
按需学习:根据自我发展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选择性学习。
工作制度
签订协议:工作室领衔人与每个成员签订工作协议书,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具体计划:领衔人为成员制定详细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
参与活动: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成果显现。
六、考核制度
领衔人考核
工作领导小组考核:由“名师工作室”工作领导小组对领衔人进行考核。
成员考核
综合考察: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调整机制:考核不合格者调整出名师工作室,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七、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建立
专人管理: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并由领衔人兼管。
材料归档
及时收集:工作室成员的计划、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