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1、找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训练运算速度和掌握概念本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
增强教学变化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在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
2、重视概念教学
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建立过程,有利于使学生掌握从简单的、普通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圆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层层揭示圆的形成建立过程,从而既让学生理解圆的本质属性,又培养了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描述性概念后,进一步设计问题让学生抽象概括圆的本质属性,通过讨论动点与固定点的关系、到定点的距离等于线段OA的点的位置等问题,引导学生最终得到圆的定义(用集合论下定义)。
3、一题多变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4、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包括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教师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也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方面,这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因此要精心设计每节课,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同时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鼓励独立思考: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较大,思维容易雷同且缺乏探索精神,因此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6、开展丰富课堂活动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发挥个性积极专注地思考带动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长此以往学生在逐渐爱上这种开放热烈的课堂的同时也会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7、设计灵活作业练习
巩固学生数学思维:作业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缓解学生思维的紧张用合作练习代替学生冥想实现多样化的灵活的适用的有趣的解决问题环境,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智力,作业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分层安排作业实现“相同起点不同终点分层次达标”的目标。
8、启发学生寻找规律
引导总结必要分析方法:在数学解决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必要的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在数学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克服干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思考水平的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