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的定义与特点
1、定义: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儿童对自然数、运算结果(和、差、积、商)的理解就是从实例、练习及口头描述开始的,到小学高年级则以文字表达一个数学概念,如分数、比例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特点:具有抽象性、严格的定义、公理化、层级递进、逻辑推理和结构性等特点,比如有理数比整数复杂,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数的概念在西方认识较晚,而中国早在公元前二三百年就有了负数概念。
小学生如何理解数学概念
1、实例引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小学生感知数学概念,如学习加减法时,用实物让学生理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2、图形辅助:利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像函数的图像、几何图形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
3、对比分析:将相似或相关的概念进行对比,明确其异同点,如“平方”和“立方”,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概念。
4、练习实践:通过做练习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生说数学概念的示例
1、数字概念:以数字“5”为例,可以说“5是一个自然数,它比4大1,比6小1,在加法中表示增加5个单位,在减法中表示减少5个单位”。
2、几何图形概念:对于三角形,可以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它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按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运算概念:在说加法时,可以说“加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计算总数的运算,比如2+3就是把2和3合并起来,结果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