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买二送一”是一种常见的促销策略,通过购买两件商品赠送一件,达到吸引顾客、增加销量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这种促销方式的计算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本概念与公式
1、实际单价:在“买二送一”的促销活动中,实际单价是指顾客为每件商品支付的平均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text{实际单价} = \frac{\text{原来的单价} \times \text{买几}}{\text{买几} + \text{送几}} \]
2、每件便宜的钱:这是指由于促销活动,每件商品相对于原价节省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 \text{每件便宜的钱} = \text{原来的单价} - \text{实际单价} \]
3、实际总价:这是顾客在享受促销活动后需要支付的总金额,有两种计算方式:
- 第一种是直接计算实际单价乘以要买的数量(包括赠送的部分):\[ \text{实际总价} = \text{实际单价} \times \left( \frac{\text{要买的数量}}{\text{买几} + \text{送几}} \right) \times \text{买几} \]
- 第二种是先计算出实际需要买的数量,再乘以原来的单价:\[ \text{实际总价} = \left( \frac{\text{要买的数量}}{\text{买几} + \text{送几}} \right) \times \text{买几} \times \text{原来的单价} \]
4、实际需要买的数量:这是为了达到想要获得的商品数量,顾客实际需要购买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text{实际需要买的数量} = \frac{\text{要买的数量}}{\text{买几} + \text{送几}} \times \text{买几} \]
5、已有钱数可以买多少:这是根据顾客手中的钱数,计算出他最多可以购买的商品数量,有两种计算方式:
- 第一种是用总钱数除以实际单价:\[ \text{已有钱数可以买多少} = \frac{\text{总钱数}}{\text{实际单价}} \]
- 第二种是用总钱数除以原来单价再乘以(买几+送几):\[ \text{已有钱数可以买多少} = \frac{\text{总钱数}}{\text{原来单价}} \times (\text{买几} + \text{送几}) \]
二、例题解析
1、例题1:假设某超市进行促销活动,原价每支钢笔5元,现在实行“买二送一”政策,小明想买5支钢笔,每支便宜多少钱?
答案:
- 我们需要计算出小明实际需要购买的钢笔数量,由于“买二送一”,所以小明实际上只需要购买4支钢笔(2支自己用,2支赠送)。
- 我们计算小明实际支付的总金额,4支钢笔的总价是4×5=20元。
- 我们计算每支钢笔的实际单价,小明得到了5支钢笔,但只支付了4支的钱,所以每支钢笔的实际单价是20÷5=4元。
- 我们计算每支钢笔便宜的钱数,原价每支5元,现在每支4元,所以每支便宜了5-4=1元。
2、例题2:假设某超市进行促销活动,原价每瓶饮料5元,现在实行“买二送一”政策,小红想买8瓶饮料,她需要支付多少钱?
答案:
- 我们需要计算出小红实际需要购买的饮料数量,由于“买二送一”,所以小红实际上只需要购买6瓶饮料(2瓶自己用,2瓶赠送)。
- 我们计算小红实际支付的总金额,6瓶饮料的总价是6×5=30元。
- 小红需要支付30元来购买8瓶饮料。
通过以上分析和例题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买二送一”这种促销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却涉及到多个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大量的例题练习来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的促销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