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数学课本啊,好多同学是不是拿到手就发愁?要么觉得太简单直接跳过,要么被难题吓到直接躺平,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数学课本根本不是用来"看"的,得用"刷"的!别急着反驳,往下看你就知道为啥了。
第一个灵魂拷问:课本上的例题到底重不重要?
我初中那会儿有个同桌特别有意思,每次老师讲例题他就开始转笔玩橡皮,结果考试遇到变形题直接傻眼——因为所有难题都是从例题里长出来的啊!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带过个学生,专门把课本上每个例题都拆解成3步:① 直接抄一遍答案;② 自己重做一遍;③ 把数字换成其他数再做,坚持了两个月,数学从70分蹿到92分,这法子看着笨,但效果真香!
第二步关键操作:课后题要分批次刷
别傻乎乎地从第一题做到最后一题!教你个独门秘诀:
1、当天学的章节,只做前5道基础题(别贪多)
2、周末把本周所有章节的中等难度题集中刷
3、月考前三周开始刷每章最后的综合应用题
为啥要这样?因为人的大脑需要间隔重复才能记住东西,就像腌咸菜得反复泡盐水,知识也得反复浸泡嘛!
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给你支个狠招
先深呼吸三次(真的有用!),然后按这个流程走:
- 把题目里的数字用红笔圈出来
- 把问题要求用荧光笔划重点
- 在草稿纸上画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图
去年有个妹子就这样操作,原本看到应用题就手抖,现在反而专挑难题挑战,她跟我说,画图的过程就像给题目照X光,骨头架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错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
别以为抄题目写答案就叫错题本!教你个骚操作:
准备三种颜色的便利贴:
✅ 红色:记录完全不会的题(贴课本目录页)
✅ 黄色:记录粗心错的题(贴对应章节首页)
✅ 绿色:记录好题妙题(贴笔记本封面)
每个月统计一次颜色数量,你会发现进步肉眼可见,上学期有个男生用这方法,红色便利贴从23张降到5张,你说神不神奇?
终极秘诀:给课本"编目录"
这个绝活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每学完一章,就在课本扉页画个这样的表格:
知识点 | 对应例题 | 易错点 | 记忆口诀 | |
一元一次方程 | P38例2 | 移项变号 | "过桥变号记得牢" |
刚开始可能要花20分钟整理一章,后来熟练了5分钟搞定,就像给大脑装了个搜索引擎,做题时直接调用相关案例,爽到飞起!
说到最后,突然想起个事儿,有次在咖啡店看见个初中生,把数学课本摊开放在蛋糕旁边,边吃边用叉子戳课本说"我恨你",其实吧,数学课本就跟健身器材似的,用对了方法,越练越带劲,那些看起来死板的例题和公式,仔细琢磨其实都藏着出题老师的小心机,下次刷题卡壳时,不妨把课本当攻略手册,说不定就打通任督二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