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数学这玩意儿啊…是不是每次看到卷子上的红叉叉就头疼?特别是刚上初中的同学,突然发现小学还能考90多分,现在及格都费劲?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先说个扎心的事实——我当年数学也考过38分,后来照样逆袭到年级前十,你信不信?不信就往下看。
第一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问:数学差是不是因为脑子不行?
绝对!不!是!我见过太多孩子不是智商问题,纯粹是基础没打扎实,比如小学分数计算还老出错,到了初中学代数方程当然会懵圈。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地基歪了,楼盖再高也得塌。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带过一个学生,初一期末考56分,检查发现她连“负数加减法”都算不利索,暑假逼着她把六年级课本重新刷了一遍,开学直接冲到75分,所以啊,别急着刷题,先回去翻翻旧课本,把漏洞一个个补上才是正经事。
第二关:学习习惯要命门
问:为什么上课听懂了,做题还是不会?
这里有个致命误区——你以为听懂了就是学会了?大错特错!老师讲例题就像看大厨做菜,眼睛看会了,自己不动手永远学不会颠勺。必须要动手做三遍:听课时跟做一遍,下课自己重做一遍,周末再复习一遍。
这里插播个绝招:准备个巴掌大的错题本,不是让你抄题目,而是用三种颜色笔:
1、黑笔写错题
2、红笔标关键步骤
3、蓝笔写当时为啥错(quot;没看到单位换算")
坚持两个月,保管你做题正确率蹭蹭涨。
第三关:学习方法有玄机
问:公式背了八百遍,怎么换个题型就傻眼?
这就是典型的死记硬背后遗症!初中数学开始玩套路了,比如全等三角形有5种判定方法,但题目可能把条件藏在地理题里。要学会画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成糖葫芦。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隔壁班王同学把整本《几何初步》画成一张大图,用便利贴标出每个定理的生活应用(比如用相似三角形测楼房高度),结果这哥们儿期中考几何题全对,把老师都惊着了。
第四关:心态调整是门道
问:一考试就手抖怎么办?
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当年考38分那次,手心全是汗,连笔都握不住,后来发现个秘诀:把平时作业当考试,把考试当平时作业,具体怎么做?
- 写作业定时器倒计时
- 草稿纸分区使用(别乱涂乱画)
- 每周来次"模拟考"(穿校服、用答题卡)
坚持一个月,保管你进考场跟回家写作业似的淡定。
第五关:资源利用要精明
问:要不要报课外班?买什么参考书?
先说大实话:市面上的教辅90%都是废纸!真正好用的就三类:
1、《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紫色封面那个)
2、洋葱学院APP(动画讲解特逗比)
3、B站"一数"频道的免费课
至于报班,记住这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别指望花钱就能买分数,关键还是自己得下功夫。
个人观点时间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数学真不是靠天赋的学科,我带过最牛的学生,当初连乘法口诀都背不利索,关键就三点——别骗自己、别怕丢脸、别想速成,就像打游戏升级,该刷的副本就得刷,该攒的经验值就得攒。
对了,最近发现个好玩的现象:凡是能把数学公式编成rap唱出来的学生,成绩都不会太差,要不…你也试试?反正我当年把二次函数求根公式编成了《孤勇者》的调子,现在做梦都能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