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和分析过程,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小学数学统计汇总的写法,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一、统计表
1. 意义
统计表是将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格式填写在表格里,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2. 组成部分
统计表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如“班级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说明(如“身高(厘米)”)和制表日期。
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3. 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 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所需数据。
2、整理数据: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正式制表: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二、统计图
1. 意义
统计图是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
2. 分类及制作步骤
条形统计图(柱状图):用于表达一组数据中不同个体之间的横向差异对比。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
制作步骤: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分配条形位置,确定单位长度,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折线统计图:用来表示同一个个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阶段)的数据如何随时间变化而上下波动。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制作步骤: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分配折线位置,确定单位长度,描出各点并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扇形统计图(饼图):多用来表示每一类别的数据个数占所有类别的数据个数的百分比。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制作步骤: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再算出圆心角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标明名称和所占百分比。
三、数据分析
在统计数据表达完成后,需要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当统计莫斯科的居民喜欢乘坐的每一种交通工具种类所占百分比时,若发现“地铁”所占的百分比最高,则说明莫斯科的地铁很受当地大众欢迎;当统计一个班的每一组学生在一周内分别使用的白色塑料袋个数时,使用塑料袋最少的那一组可认为是全班范围内“环保意识”最强的那一组。
四、注意事项
- 在大型考试中,如果题目要求画统计表,一定要在最后一行(或者最后一列)设置“合计”这一项并计算。
- 在制作统计图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和图形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统计的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