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抛问题,抓注意力)
哎,你说刚上初一数学就跟不上了咋整?公式像外星文,题目读三遍还看不懂,考试一看卷子人都懵了… 是不是觉得数学这玩意儿天生就是给学霸准备的?打住!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就算你小学数学只考70分,照样有逆袭机会,信我,我就是初中数学从60分爬到中考115分(满分120)的活例子!
第一个核心问题: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啥不同?
(敲黑板)这可是关键转折点!小学数学像拼乐高,老师手把手教你怎么拼,初中数学呢?老师给你一盒零件说:“自己研究说明书去!” 举个例子:小学学方程只会给你3x=6,初中直接甩过来3x+2y=10还带应用题。最大的区别就是抽象思维和逻辑链条变长了。
我当年就被“负数”坑惨了,老师讲“欠债5块钱再欠3块总共欠8块”,我愣是嘀咕:“为啥欠钱还能算数?” 后来自己画了条数轴,左边标负数右边标正数,突然就开窍了!所以啊,遇到抽象概念,马上找具体例子或画图具象化,这招能救命!
第二个致命误区:疯狂刷题就能提分?
(摇头)见过太多同学买三本练习册,每道题都写个“解”字就放弃,这么说吧,刷题就像吃自助餐——乱塞一通肯定拉肚子,去年我们班有个哥们,每天刷50道题,月考反而退步10分,为啥?光写不思考,等于拿答案骗自己。
正确姿势看这里:
1、新知识点先搞懂课本例题(别急着翻参考书!)
2、把作业当考试限时做(比如30分钟完成5道题)
3、重点标记卡壳的题目(画个哭脸都行)
4、周末专门收拾这些“刺头”(问老师/查网课/找学霸)
举个真实案例:上学期教同桌用这方法,她立体几何正确率从40%飙到85%,关键是每天只多花20分钟!
第三个生存技能:怎么让错题本不当摆设?
(拍桌子)错题本不是摘抄本!见过有人把错题工整抄好…然后永远不再看,这不白给吗?说个野路子:把错题本当“敌人档案”来建,我自己的本子长这样:
- 红笔写错误原因(没看到单位换算”)
- 蓝笔写正确思路(用箭头标关键转折点)
- 黄荧光笔标出题眼(取值范围”“最大值”)
- 每周挑5道题改编数字重新做
有次月考最后大题,居然和我错题本里改编过的题一模一样!当时差点在考场笑出声,这感觉就像提前拿到了考题,爽翻!
第四个隐藏buff:考试时间总不够用?
(压低声音)告诉你个阅卷老师的秘密:初中试卷60%都是基础题,20%中等题,只有20%难题,但很多同学在20%难题上耗半小时,前面送分题反而粗心。考试不是比谁做得难,而是比谁少犯错。
建议这么分配时间:
- 前40分钟:速攻选择填空(遇到卡壳先跳过)
- 中间30分钟:拿下计算题和应用题
- 最后20分钟:死磕压轴题+检查
- 检查时重点看:单位、符号、题干关键词(去年月考,光检查就找回8分!)
第五个玄学问题:数学需要背公式吗?
(挠头)这问题争议大了去了,我的经验是:理解着背,用着背,变着花样背,比如完全平方公式,死记(a+b)²= a²+2ab+b²,三天就忘,但要是自己画个面积图:大正方形拆成a²+ab+ab+b²,这辈子都忘不掉。
还有个邪门方法:把公式编成顺口溜,比如绝对值概念:“正数自己走,负数掉个头,零在中间装大佬”,虽然听着不正经,但月考填空考绝对值,全班就我没出错。
最后说点大实话
数学这东西吧,就像健身——开始浑身疼,坚持三个月突然发现能举起以前两倍的重量,别信什么“天赋论”,我们班主任说过:“初中数学,拼的不是智商,是肯不肯把模糊的点一个个揪清楚。” 现在回头看,那些让我想撕作业本的难题,不过是升级路上必经的小怪兽。
对了,要是今天说的这些你只能记住一点,那就记住这个:每天解决三个“似懂非懂”的问题,可能是上课没听懂的例题,可能是作业里的红叉,也可能是同学讨论时插不上话的知识点,坚持一个月,你会回来谢我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