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发现没?每次数学课总有几个孩子眼神开始飘忽,课本都快被橡皮擦戳出洞了,这时候老师要是直接吼一嗓子"专心听讲",结果八成是学生吓得一激灵,但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老大难问题——初中数学课堂里的学困生到底该怎么带?
一、先搞明白:这些娃为啥学不进去?
(敲黑板)别急着给孩子贴"笨""懒"的标签!前阵子我班里有个小胖墩,作业本上永远画满游戏角色,后来家访才知道,他爸妈天天在家打麻将,孩子写作业的桌子就支在麻将桌旁边。环境干扰、家庭支持缺失、基础薄弱,这些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去年我做过个统计,全班32人里11个连乘法口诀表都背不全,你让这些孩子直接学二次函数?就像让没学过走路的人直接参加马拉松,能跑得动才怪!
二、破局关键: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
传统课堂最大的bug在哪?老师站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后排学生早和周公下棋去了。试试这招:每节课前10分钟搞个"移动讲台",举个栗子,上周教平面直角坐标系,我直接把课桌拼成坐标网格,让学生当"人肉坐标点",最调皮的那个小张,现在天天追着问:"老师下节课还玩真人游戏不?"
这里要划重点:
用生活场景代入(比如用奶茶店选址讲坐标系)
肢体记忆法(用手臂比划角度,用脚步丈量长度)
错题变宝典(把典型错题编成"通关密语")
三、分层教学不是分班教学
别误会!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上学期我试过"任务卡"模式,效果贼好,具体怎么操作?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
1、青铜任务:用配方法解x²+6x+5=0
2、白银任务:给方程x²-4x+c=0,当c取何值时有两个实根
3、王者任务:自己编个应用题并用方程解决
关键是每个层级都能拿积分,积分能兑换"免作业卡"或者"座位选择权",你猜怎么着?连平时考30分的小李都开始挑战白银任务了!
四、作业布置的"小心机"
上周五我布置了份奇葩作业:"找出家里5个带圆形的物品,测量直径算周长",结果周一收上来一堆惊喜——有量锅盖的,有测篮球的,最绝的是有个孩子把猫主子抱来量眼睛。把抽象概念具象化,这才是打开数学的正确方式。
再分享个绝招:错题本要搞"三色标记法",用红笔标知识点漏洞,蓝笔写正确解法,绿笔记录当时为啥做错,两个月后回头看,学习轨迹清清楚楚。
五、老师的"表情管理"是门学问
说个真实案例:上学期转来个插班生,第一次月考只考了28分,我改卷时特意在他卷子上画了个笑脸,写了句"比开学摸底考进步了5分呢!",结果这孩子现在见我就鞠躬,上次单元考居然及格了!正向反馈的威力,有时候比讲十道题都管用。
这里要注意三个"别":
别当众批评(青春期孩子特要面子)
别比较学生(每个孩子进度条不一样)
别放弃沟通(定期私聊比训话管用十倍)
六、家长不是敌人,是队友
去年教师节收到份特殊礼物——个开餐馆的家长把数学公式做成菜名。"勾股定理套餐""二元一次拼盘",笑疯全班,后来这个家长主动提出用餐馆当实践基地,教孩子学统计和利润计算。把家长特长转化成教学资源,这才是双赢!
跟家长沟通要记住:
少告状,多支招
定期发进步清单(哪怕只是"今天主动举手了")
开亲子数学游戏夜
七、终极法宝:让学生当小老师
这招是我从《论语》里偷师的!最近在搞"师徒结对",让数学课代表带两个徒弟,结果你猜怎么着?小老师讲题比我还细致,有次居然用英雄联盟装备升级解释函数图像。教是最好的学,真理啊!
不过要注意:
定期轮换师徒组合
设置"最佳师徒奖"
老师要暗中指导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教书这活吧,急不得,就像种花,有的孩子是仙人掌,一个月浇次水就行;有的是含羞草,得小心呵护,重要的是找到每个孩子的"数学开关",我班上曾经有个姑娘,数学从来没及格过,后来发现她超爱汉服,现在用古代算筹教她数学史,人家都能考七十多了,所以啊,别轻易给娃贴标签,指不定哪天就给你个大惊喜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