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数学书那么厚一本,知识点密密麻麻,刚上初一的同学是不是看到就头大?别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这本"大砖头"变成你的好朋友,先问个问题哈:为啥有人自学数学越学越嗨,有人却越学越迷茫?答案啊,就在方法里藏着呢!
第一步:别急着做题!先搞清楚这章到底想讲啥
很多同学拿到教材直接翻练习题,结果发现例题都看不懂,这就像学炒菜不看菜谱直接开火,能不糊锅吗?比如学"一元一次方程"这章,先看目录标题——哎?"等式基本性质"、"移项法则"这几个关键词是不是得先搞明白?建议用便利贴把每章的核心概念写在课本边上,每次翻书都能看见,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举个真实案例:我表弟刚开始学几何时死活记不住定理,后来他把每个定理都改编成rap歌词贴在墙上,现在张口就能来段"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说神奇不?
第二步:把例题当剧本,自己当导演
教材例题都是精挑细选的"样板戏",但光看不动手可不行,试试这个骚操作:先遮住答案自己演算,做完再对比,错在哪步就用荧光笔标出来,重点是什么?对,要的就是这个"错题高光时刻"!比如学有理数运算时,是不是经常在符号上栽跟头?这时候就要在错题旁边画个大哭脸,下次看到就会条件反射地小心了。
第三步:建立知识连连看
初中数学知识点都是串成串的,就像糖葫芦,学完一章记得做个思维导图,把新旧知识连起来,比如说学完整式运算,是不是发现和小学的简便计算很像?只不过现在字母代替了数字而已,这时候在导图上画个箭头标注"升级版计算",瞬间就通透了有没有?
第四步:给自己出模拟卷
这个绝招很多人不知道!当你觉得某章学得差不多了,就假装自己是老师,根据课后习题改编一套测试题,比如把选择题的选项顺序打乱,把应用题里的数字改一改,隔两天再做这套题,要是能拿90分以上,恭喜你,这章真吃透了!
第五步:错题本要越错越厚
重点来了啊!准备个活页本,按章节分类记录错题,不是让你抄题目,而是要用三种颜色笔区分:黑色写原题,蓝色写错误解法,红色写正确思路,过段时间你会发现,红色部分越来越少,这就是肉眼可见的进步啊!记得每周翻一次,月考前来个总复习,效果堪比开外挂。
第六步:善用电子产品但要克制
现在各种学习APP多得晃眼,但要记住它们只是工具,推荐两个实测好用的:洋葱学院有动画讲解,适合预习;小猿搜题能看多种解题思路,适合攻坚,但千万别边查题边刷短视频,说好的查一道题,结果看了一小时吃播这种事...(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第七步:找到你的学习节奏
有人早上思维活跃,有人晚上效率爆表,观察自己什么时间段做数学题最顺手,把这个黄金时间固定下来,比如每天早上7点做30分钟基础题,就像给大脑装了个数学闹钟,坚持21天,你会惊讶地发现到点不做题反而浑身难受。
第八步:别怕问"傻问题"
"老师,为什么负数乘负数是正数啊?"这种问题很多人不敢问,但其实藏着大智慧,建议准备个"十万个为什么"本子,把日常疑惑都记下来,周末集中查资料或问老师,搞明白一个就打个勾,集满20个勾就奖励自己杯奶茶,学习要有仪式感嘛!
第九步:定期来点降维打击
学有余力时,可以翻翻小学奥数题或者初二预习资料,比如学完初一方程,试着解解看鸡兔同笼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特别有成就感,但记住啊,这是饭后甜点,主菜还是得吃透课本基础。
第十步:给自己设计成就系统
把数学学习当成打游戏升级:完成每日练习+10经验值,搞懂难题+50经验值,单元测试90分以上解锁新成就,可以做个进度条贴墙上,看着经验值蹭蹭涨,比氪金手游还带劲,等升到满级那天,你已经是数学大佬了。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数学就像健身,开始时会肌肉酸痛,但坚持下来就会看到线条变化,别被什么"天赋论"吓到,我见过太多"逆袭"案例,关键就是三个字——不!放!弃!当某个知识点卡壳时,不妨站起来走走,换个角度想想,或者干脆先放一放,相信我,说不定吃个苹果的功夫,灵感就"叮"地一声冒出来了,学习这事儿吧,有时候就得有点"佛系拼搏"的劲儿,你说是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