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今天咱们聊聊暑假数学该怎么搞这事儿,初中生嘛,好不容易熬到放假了,谁不想躺平刷手机?但转头看看数学课本,函数图形冲你挤眉弄眼,几何题在角落里阴森森地笑——啧,这事儿不安排明白,开学又得被吊打啊。
问题一:基础差到像筛子,暑假怎么补?
"我连有理数加减都算不利索,现在直接学二次函数不是找死吗?"——这话我听过八百遍了,兄弟,你听说过"滚雪球效应"没?举个栗子,我表弟去年这时候连分式方程都解错,后来硬是把七年级课本从头翻到尾,重点来了:
别急着往前冲,先把上学期的错题本翻出来,把每道错题当新题重做三遍
每天抽20分钟默写公式,就跟背歌词似的,什么平方差公式、勾股定理,写顺手了自然记得住
搞套基础题天天练,就像打游戏刷小怪升级,推荐《初中数学千题斩》基础篇
有妹子说她试了这方法,开学摸底考直接从60分蹦到78,虽然不算高,但起码看见希望了不是?
问题二:每天学多久最划算?
这事儿得看人,有人能肝三小时不挪窝,有人学半小时就脑壳疼,但大数据显示,每天保持90-120分钟高效学习效果最佳,注意是"高效"啊!手机扔客厅,零食放厨房,书桌上只留笔和纸,具体可以这么拆分:
1、前15分钟:复习昨日内容(别嫌麻烦,记忆就是反复烙饼)
2、中间60分钟:主攻新知识点(后面细说怎么搞)
3、最后15分钟:整理错题+制定明日计划
说到这儿我想起个真人真事,去年暑假班有个男生,每天雷打不动两小时数学,开学直接冲进年级前50,关键人家不是死学,到点就收工去打篮球,劳逸结合才是王道。
问题三:预习新课到底要不要?
这事儿争议挺大,我的观点是:可以预习,但别贪多,就像吃火锅,涮太多菜最后全煮烂了,重点预习这三块:
八年级重点:全等三角形证明(这个开学后是重灾区)
九年级重点:二次函数图像性质(画图时记得标清楚顶点坐标)
每天最多预习1个新概念,比如周一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周二就专门练相关题目
有个坑得提醒:千万别觉得预习了开学就能躺赢,暑假顶多算熟悉战场,真正的仗还得开学后打。
问题四:做题总卡壳怎么办?
这事儿太正常了!我当年做几何辅助线,经常画得满纸都是线,跟蜘蛛网似的,后来琢磨出个三板斧套路:
1、卡壳5分钟就翻答案(别硬扛,时间宝贵)
2、把答案思路拆解成步骤(就像把乐高拆成小块)
3、隔三天重做一遍(检验是真懂还是假懂)
举个具体例子,碰到动点问题就分三步走:先确定运动轨迹,再找临界位置,最后代入计算,按这个套路来,至少能保住基本分。
问题五:怎么保持学习动力?
说实话,暑假学数学确实反人性,我的绝招是设置即时反馈:
完成每日任务就贴星星(整面墙贴满超有成就感)
每周录个解题视频发家庭群(别笑,我学生靠这招被爸妈奖励了新球鞋)
找学伴线上PK(比如比谁半小时内做的题多)
有研究说,21天能养成习惯,要是能坚持三周,后面就会轻松很多,当然中间肯定有想摆烂的时候,这时候就想想开学后别人羡慕的眼神——香不香?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数学这玩意儿吧,就像健身,短期痛苦长期爽,别老想着"我是不是太笨",多琢磨"这题还能怎么解",暑假两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关键看你怎么用,那些嚷嚷着要逆袭的,最后真做到的,都是把计划细化到每天具体动作的人,对了,明早开始,先把手机定个闹钟——数学时间到,该动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