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怎么熟悉教材
嘿,新手小白们!是不是一想到小学数学教材就有点头大?别慌,今天咱就来唠唠怎么熟悉这教材。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哈,你觉得熟悉教材难不难?其实啊,只要掌握了方法,那都不是事儿!
一、了解教材结构是基础
咱得知道小学数学教材一般是由啥组成的,有目录吧,它就像地图一样,能告诉你这本书都讲了啥内容,每个章节大概在啥位置,比如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简单的数的认识开始,到加减法运算,再到几何图形的认识,最后还有统计和概率这些知识,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还有正文部分,这里面有概念、公式、例题啥的,像“加法”这个概念,教材里会用很直白的语言告诉你,把两个或者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是加法,然后会有相应的例子,比如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 2 个,求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加法例题。
课后习题也不能忽视哦,它是让你巩固所学知识的,通过做这些题,你就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掌握前面学的东西。
二、预习是熟悉教材的第一步
预习的时候,你得先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一遍,看看都讲了哪些内容,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玩,先看看地图有啥景点一样。
比如说预习“乘法”这一章节,你先看看乘法的定义,再瞅瞅那些乘法口诀表,试着自己读一读、背一背,然后看看例题,自己动手算一算,想想为啥要这样算,要是遇到不懂的,就做个记号,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老师讲。
我有个邻居家的小孩,之前预习的时候就不认真,结果上课听不懂,回来作业也不会做,搞得自己可郁闷了,后来他改变了预习方法,成绩慢慢就上去了。
三、课堂学习是关键
课堂上,老师那就是你的“导游”,带着你把教材里的知识点一个个搞清楚,要认真听讲哦,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老师在讲概念的时候,可能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讲“平均分”,就会说把 6 块糖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这时候你就要好好理解这个“平均分”的概念,想想为啥要这样分。
课堂上要是没听懂,别不好意思,赶紧举手问老师,就像有次我在课上听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这个概念时,怎么也想不明白为啥,后来我问了老师,老师拿了一个三角形的纸片,剪下来三个角一拼,我就恍然大悟了。
而且啊,课堂上要做好笔记,把老师说的重点、难点都记下来,笔记可不是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哦,而是要挑重要的记,比如说老师讲的解题思路、容易犯错的地方,这些才是重点。
四、复习是熟悉的保障
课后复习不能少,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就像吃晚饭要消化一下一样。
复习的时候,先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再看一遍,看看自己还记不记得概念、公式啥的,然后做一做课后习题,要是有做错的,就分析一下为啥错了,是概念没理解还是计算出了问题。
还可以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一个思维导图,这样能让你更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些板块分别作为大的分支,然后再把下面具体的知识点填进去,就像搭积木一样,把知识体系搭建起来。
我有个同学,他以前就是不重视复习,结果学到后面,前面的知识都忘光了,做题的时候就不会做了,后来他开始认真复习,成绩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利用教材外的辅助资源
除了教材本身,还有一些辅助资源可以利用哦,比如说数学辅导书,它能帮你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里面有很多详细的讲解和练习题。
还有网上的一些教学视频,有些老师会把知识点讲得特别生动形象,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讲“分数的意义”的视频,那个老师用切蛋糕的方式来解释分数,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
不过要注意哦,这些辅助资源只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教材的,不能依赖它们而忽视了教材本身。
六、实践出真知
最后呢,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说学了长度单位,你就可以用尺子量一量家里桌子的长度、宽度;学了购物中的数学,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算一算花了多少钱。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你才能真正熟悉教材里的知识点,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本事。
其实熟悉小学数学教材并不难,只要你按照预习、课堂学习、复习这几个步骤来,再利用好辅助资源,多实践实践,慢慢地你就会觉得数学教材没那么神秘啦,也能学好数学这门课咯,加油呀,新手小白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