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枯燥怎么办
咱都知道,小学数学是孩子学习生涯里很重要的一门课,可不少家长跟我反映,说孩子一上数学课就犯困,觉得特别枯燥,学不进去,这可愁坏了家长们,那遇到这种小学数学课堂枯燥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个话题。
一、了解为啥会觉得枯燥
咱得先弄清楚,为啥小学数学课堂会让孩子觉得枯燥呢?其实啊,原因有不少。
1. 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老师上课就光讲理论,黑板上写写算算,孩子只能干听着、记着,一点参与感都没有,就像听评书,光听不动脑,那多没意思啊,比如说,讲加减法,就只是反复强调计算规则,孩子听得晕头转向,却不知道这东西在生活中咋用。
2. 内容抽象难懂
数学这玩意儿,有时候挺抽象的,像分数、小数这些概念,对孩子来说不好理解,老师要是讲解的时候没举些好懂的例子,孩子就容易懵圈,觉得数学太难了,慢慢就没兴趣了,就好比让一个刚学走路的娃去跨栏,那肯定不行啊。
二、怎么让课堂有趣起来
知道原因后,咱就得想想办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让孩子主动去学。
1. 游戏教学法
嘿,游戏可是孩子的最爱啊!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里,孩子玩着玩着就把知识学会了,比如说学乘法口诀,可以玩“乘法口诀接龙”游戏,老师先说一个乘法口诀,三七二十一”,然后让孩子接一个以“七”字开头的乘法口诀,像“四七二十八”,接不上的孩子可以站起来或者表演个小节目啥的,这样既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乘法口诀,多好呀!
再比如说学几何图形,可以玩“图形拼图”游戏,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孩子拼出各种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能认识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区别,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生活实例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生活中的例子拿到课堂上来讲,孩子会觉得数学很有用,就会更有兴趣去学,比如说讲加减法,就可以问孩子:“小明有 5 个苹果,吃了 2 个,还剩几个呀?”或者“妈妈买了 3 袋糖,每袋有 4 颗,一共有多少颗糖呢?”这些问题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他们很容易就能理解,也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又比如说学长度单位,可以让孩子回家量一量自己的书桌长、宽各是多少厘米,然后再到学校跟同学们分享,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长度单位的使用,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
孩子都爱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那在学习上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难题,比如说学统计图表,给每个小组发一些数据,让他们自己设计统计图表,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流想法,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4. 多媒体教学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多媒体教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来讲解数学知识,能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比如说讲圆的周长和面积,可以播放一段制作圆形物体的视频,让孩子直观地看到圆的大小变化与周长、面积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动画演示,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圆的周长是如何测量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这样孩子学起来就更容易了,也不会觉得枯燥。
三、家长能做些什么
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努力,家长在家里也可以做一些事儿,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
1. 培养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玩一些数学游戏,比如猜数字游戏、数字接龙游戏等,还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科技馆、博物馆,看看里面的数学展品和互动设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比如说去科技馆看那些关于数学原理的展示,孩子可能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营造学习氛围
家里可以给孩子打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不要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以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看数学绘本、做做数学练习题,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学习的重视和支持。
3. 鼓励和表扬
当孩子在学习数学上取得进步或者有了新的发现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比如说孩子做对了一道难题,家长可以说:“哇,宝贝,你真厉害!这道题这么难,你都能做对,太棒啦!”这样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数学。
呢,要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枯燥的问题,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老师要改进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有趣;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孩子自己也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只要大家都用心去做,相信小学数学课堂一定会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也一定会爱上数学这门学科的,咱得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