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初中数学怎么学才能不掉队啊?每次上课好像听懂了,回家做题就懵圈?别慌,这问题不止你一个人遇到过!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怎么在数学新课堂里找到自己的节奏,放心,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直接上干货!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讲题的时候感觉都会,自己动手就废?
说白了,课堂参与度不够!你以为“认真听讲”就是坐得笔直、疯狂记笔记?错啦!数学是门需要“动手动脑”的活,举个例子,老师讲例题时,你是不是光顾着抄答案?下次试试这么做:
1️⃣先挡住答案,自己憋三分钟(哪怕算不出来也要硬想);
2️⃣对比老师的解法,找差异点(比如自己卡在哪个公式上);
3️⃣用红笔标出关键步骤(这里用了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
我班上有个学生小明,以前总抱怨“一听就会,一考就跪”,后来坚持用这方法,期中考试直接从70分蹦到85分,你品,你细品!
第二个关键点:预习和复习到底该咋整?
别以为预习就是提前看一遍课本!来,上我的“五步预习法”:
1、快速扫读(2分钟看完本节标题和插图,猜猜这节课要讲啥);
2、圈关键词(二次函数顶点式”“全等三角形判定”);
3、写三个问题(顶点式和一般式怎么转换?”);
4、上课时重点听自己标记的内容;
5、课后用费曼技巧(假装给同桌讲一遍知识点)。
复习也别傻乎乎刷题!试试“错题三刷法”:当天改错→周末重做→月考前提炼错题规律,信我,这比盲目刷十套卷子管用多了!
第三个痛点:公式记不住怎么办?
死记硬背?那是上个世纪的方法!咱得玩点花活:
👉把公式唱成RAP(比如平方差公式:“a加b乘a减b,a方减b方笑嘻嘻”);
👉画思维导图串公式(比如把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连起来);
👉用生活场景记定理(比如用切披萨理解圆周角定理)。
上次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现在连洗澡都在背公式歌!”结果人家月考填空题全对,你看,找对方法,公式也能变顺口溜!
第四个秘诀:遇到难题该死磕还是放弃?
这儿有个“三三原则”你得知道:
⏰3分钟原则:独立思考至少3分钟;
🆘3次尝试:用不同方法试三次(代数法、画图法、逆向思维);
👥3人法则:如果还不会,问同学、问老师、问网络资源。
重点来了!千万别直接抄答案,而是对比自己的思路和标准解的差距,就像打游戏通关,你得知道BOSS的弱点在哪,下次才能一招制敌对吧?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数学好不是靠天赋,而是正确的习惯+持续的行动,我见过太多学生从“数学渣”逆袭成“课代表”,关键就两条——每天多问一个为什么,每周多总结一次错题,就像爬山,刚开始觉得累,但只要你找对路径,每一步都算数!
(突然想到个真实案例)去年带的班里有个女生,初一数学一直不及格,后来她坚持每天课间追着老师问一个问题,期末居然考了92分,她跟我说:“原来不是数学难,是我以前不敢开口啊!”你看,有时候改变就藏在这样的小习惯里。
所以啊,别光收藏一堆学习方法,挑两招马上用起来!数学这玩意儿,你越怕它,它越嚣张;你正面刚,它反而变纸老虎,从今天开始,咱们不当课堂的观众,要做解题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