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抛个问题)哎,你打开数学课本是不是经常看到五颜六色的图?有画小动物的,有画水果的,甚至还有画游乐场的?这些图到底有啥用?今天咱就唠唠这个事——数学单元图到底应该怎么画!
(突然停顿)等等,单元图是啥?简单来说就是帮小朋友理解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工具,比如说学加减法的时候画几个苹果,学形状的时候画几个三角形,对吧?不过要注意啊,这可不是幼儿园小朋友随便涂鸦,得讲究方法!
————分割线————
第一步:确定核心知识点
(模拟思考)这时候你可能想问:数学题那么多,到底该画啥?重点来了——得先抓住这个单元最关键的公式或概念,比如二年级学乘法口诀,核心就是"几个几相加",这时候画3排4个苹果,旁边标上3×4=12,绝对比干巴巴背公式强!
举个真实案例:我家小侄子去年死活记不住"九九乘法表",后来老师让他在本子上画小方格图(比如7×8就画7行8列的格子),现在看到乘法题手指头都会自动比划格子!
————分割线————
第二步:选择合适元素
(突然提高语调)注意啊!这里有个大坑!很多新手喜欢画太复杂的东西,比如教分数非要画个三层蛋糕,结果小朋友光想着吃蛋糕了...(笑)
正确操作应该是:
√ 用日常物品:水果/积木/文具
√ 颜色不超过3种(红蓝绿最醒目)
√ 大小要统一(别有的苹果拳头大,有的像樱桃)
(插入提问)那什么时候用动物图案呢?告诉你个小窍门:只有教"数量比较"这类需要吸引注意力的内容时才用,比如比较小熊和小兔的数量,平时尽量用中性图案!
————分割线————
第三步:建立视觉逻辑
(放慢语速)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就像搭积木要有结构,单元图也要有层次感,给大家看个典型错误示范——把数字、图形、文字全堆在一起,跟打翻颜料盘似的。
正确的排列姿势:
1、最上方写公式(比如长方形面积=长×宽)
2、中间画示意图(标出长和宽的箭头)
3、下方放例题(画个5cm×3cm的长方形)
4、右边留空白区(让孩子自己填数字)
(突然拍大腿)对了!千万别忘记留修改空间!见过有家长把图描得跟印刷品似的,结果孩子不敢下笔,这就本末倒置了嘛!
————分割线————
第四步:动态化处理
(压低声音)这可是很多老师都不知道的绝招!单元图不是死板的,要能"动起来",比如说教"分数加减",可以设计成分割卡纸,让娃自己动手剪开再拼接。
更高级的玩法:
- 用便利贴做可移动数字
- 在透明胶片上画重叠部分
- 用乐高积木表示数量关系
(插入真实数据)去年某小学做过实验,用动态单元图的班级,应用题正确率比传统教学班高出23%!你品,你细品!
————分割线————
个人观点时间
(突然转为轻松语气)说实在的,我小时候最烦数学,直到有次老师让用画图方式解鸡兔同笼问题——画着画着突然就开窍了!现在回头看,好单元图就像GPS导航,能把抽象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路线。
不过要提醒各位:别追求完美!见过太多家长非要用专业绘图软件,结果整得跟建筑设计图似的,单元图的灵魂是帮孩子思考,不是选美比赛!哪怕用火柴人代替苹果,只要孩子能理解,那就是好图!
(最后突然收尾)行了,赶紧找张A4纸实践下吧!先从画10个小圆圈表示数字10开始,慢慢找到感觉,数学不是玄学,画着画着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