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现在的小学生啊,数学作业一翻开就唉声叹气,语文英语倒是能写个半天,这事是不是挺常见的?我最近就收到个家长的私信,说孩子数学作业本上的红叉叉快赶上对勾的数量了,急得她天天晚上睡不着觉,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事儿——数学偏科到底该咋整?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孩子为啥会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我邻居家的小胖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三年级开始数学成绩断崖式下跌,后来发现是因为老师上课讲得太快,他连乘法口诀都没背熟就开始学分数了,这就像让还没学会走路的孩子直接去跑马拉松,能不摔跟头吗?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那怎么判断孩子是基础差还是单纯讨厌数学?
其实有个特别简单的测试方法:拿出一年级的口算题卡,让孩子做20道题,要是正确率不到80%,那八成是地基没打牢,要是正确率很高但还是讨厌数学,可能问题就出在学习方法上了。
接下来咱们得解决最关键的——怎么把数学变得有趣?
我表姐家闺女以前看见数学题就哭,后来他们全家玩起了"超市购物游戏",比如给孩子50块"虚拟钱",要买三样东西还得找零钱,现在这孩子心算能力比收银机还快!你看,把抽象的数字变成具象的生活场景,效果立竿见影。
那要是孩子就是死活不愿意动笔做题怎么办?
试试这招:把练习题变成闯关游戏,比如做完5道题能解锁15分钟游戏时间,全对的话周末去游乐园,注意啊,重点不是奖励有多贵,而是让孩子感受到"付出就有回报"的正向循环。
说到这儿,肯定有家长要着急了:我家孩子都五年级了,现在补还来得及吗?
跟你说个真事,去年我辅导过一个六年级男孩,四则运算都搞不明白,我们用了三个月时间,每天就练15分钟,专攻最基础的运算规律,结果毕业考数学拿了87分,他妈差点以为老师批错卷子了,所以说啊,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关键要找对方法。
具体该怎么做呢?记住这三点:
1、查漏补缺要从娃娃抓起——先做知识点的全面检测
2、每天15分钟比周末恶补2小时更有效——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3、错题本是救命神器——把错题当宝贝反复研究
现在问题又来了:家长自己数学也不好怎么办?
别慌!现在各种学习APP简直不要太方便,比如有个叫"数独星球"的软件,把计算题包装成星际探险,连我都玩上瘾了,还有那种AR数学卡片,扫一扫就能看到立体几何图形在桌上转,科技改变学习方式这话真不是吹的。
不过要注意别踩这些坑:
× 疯狂报补习班让孩子更厌学
× 拿别人家孩子比较伤自尊
× 只关注分数不关注进步
我见过最夸张的家长,给孩子同时报了三个数学班,结果孩子现在看见数字就反胃,这就好比让讨厌吃香菜的人顿顿吃香菜,能不吐吗?
最后说说我的个人看法啊,其实数学就像玩拼图,一开始找不到头绪很正常,关键是要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别把数学妖魔化成洪水猛兽,有次我给小侄子讲概率,就用扑克牌玩21点,现在他天天追着我问"再来一局呗",你看,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老套但管用啊。
对了,上周碰到个特有意思的研究数据:用游戏化方式学习数学的孩子,三个月后计算速度平均提升40%,这说明啥?死记硬背的时代过去了,得用新法子对付新时代的娃,就像我妈老说的,不能用20年前的法子教现在的孩子,毕竟连买菜都用手机支付了不是?
啊,数学偏科不是绝症,找准症结、用对方法、保持耐心,指不定哪天孩子就开窍了,就像种花,你得先了解这花是喜阴还是喜阳,是缺水还是缺肥,对吧?教育这事急不得,得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