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趣味学数学
嘿,小伙伴们!是不是一想到数学,就觉得脑袋发懵,那些数字、符号和公式就像调皮的小精灵,怎么都搞不定?别慌别慌,今天咱就来唠唠,初中生咋能趣味学数学,让这门学科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
一、把生活当成数学的游乐场
咱先想想,数学是不是只在课本上?那可不一定哦,生活里到处都是数学的影子呢,你去超市买东西,看价格标签的时候,数学就冒出来了,比如说,一瓶饮料 3 块钱,买 5 瓶需要多少钱?这不是简单的乘法嘛,口算一下,15 块,瞧,数学多实用。
还有啊,家里装修房子,算面积、体积的时候,几何知识就派上用场了,假如要给一个长 5 米、宽 4 米的房间铺地板,那地板面积就是 20 平方米,这不就用到了长方形面积公式,要是你想帮家里设计个小花园,圆形、方形的花坛,周长、面积咋算,这些几何知识能让你把花园规划得美美的。
二、游戏大作战,数学不枯燥
玩游戏可是咱初中生的强项,那为啥不把数学和游戏结合起来呢?有很多超有趣的数学游戏,像“24 点”,随便给出 4 个数字,用加、减、乘、除,让结果等于 24,一开始可能觉得难,玩着玩着,你对四则运算就熟练得不行,脑子转得可快了。
数独游戏也不错,在一个 9×9 的方格盘里,每行、每列、每个小九宫格都得填 1 - 9 的数字,不能重复,玩这个能锻炼逻辑思维,让你对数字的排列组合有更敏锐的感觉,以后做数学题,思路就开阔多了。
三、故事里的数学魔法
数学故事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吧,古时候,有个数学家叫祖冲之,他对圆周率的研究那叫一个痴迷,那时候计算条件可差了,他就靠着一根根小竹棍,摆来摆去,算出了圆周率在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这得多厉害啊!了解这些故事,你会发现数学家们也不是生来就聪明绝顶,他们是靠着好奇心和钻研精神,才在数学海洋里畅游的。
还有阿基米德,传说他洗澡的时候发现水从浴缸里溢出,突然想到浮力原理,大喊“尤里卡(我发现了)”,连衣服都没穿就跑上街,这些故事能让咱们知道,数学的发现有时候就在生活的小细节里,只要咱有心,也能有奇妙的发现。
四、动手操作,体验数学魅力
光听、光看可不够,还得动手,比如学三角形稳定性,找几根小木棍,自己搭一搭,看看为啥三角形这么稳固,四边形就容易变形,再比如学统计图表,自己收集数据,做个调查,问问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果是啥,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又好懂。
制作数学模型也超有趣,像用硬纸板做个正方体、长方体的模型,把它们拆开、再拼起来,空间想象力蹭蹭往上涨,动手的过程,那些抽象的知识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五、结伴学习,互相鼓劲
一个人学数学有时候挺闷的,找个小伙伴一起就有意思多了,你们可以比赛做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也可以互相讲题,说不定你给小伙伴讲题的时候,自己也能把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遇到难题,一起讨论,各抒己见,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解题思路。
就像我之前碰到一道几何证明题,想了半天没头绪,和同桌一商量,他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画了几条辅助线,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这种共同进步的感觉,可比自己闷头学强太多了。
六、利用线上资源,拓宽视野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线上有好多好玩的数学资源,有一些科普视频号,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用动画、实验展示出来,几分钟一个小视频,轻松又有趣,还有一些在线学习平台,有各种课程、练习题、讲解视频,哪里不懂随时看。
比如说哔哩哔哩上,好多数学大神分享解题技巧、数学思维拓展的内容,没事的时候刷一刷,收获可大了,但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哦,别沉迷网络,适得其反。
其实啊,数学就像一颗宝藏树,刚开始看着枝繁叶茂,有点无从下手,但只要你找到正确的方法,从生活、游戏、故事、操作这些方面入手,一点点挖掘,就会发现它的乐趣无穷无尽,咱别把数学当成敌人,把它当成好朋友,每天和它打打交道,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提高了,思维方式也变得更灵活了,小伙伴们,加油干吧,趣味学数学,咱都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