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最近好多小伙伴私信问我:"老哥啊,高中数学老师公招到底要考些啥玩意儿?我连考试范围都摸不着头脑啊!" 今天就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事儿,咱们先不急着翻书,先来盘一盘这考试的基本结构,你心里有数了才好下手对吧?
一、笔试到底在考啥?
第一关肯定是笔试,这个跑不了,不过你可别以为就是做数学题这么简单!现在的教师公招考试早就不是单纯考解题能力了,咱们得把考试内容分成两大块来看:
1、教育基础知识(俗称教基)
- 教育心理学(比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教育法律法规(新修订的《教师法》必考!)
- 课程与教学论(新课改理念要背得滚瓜烂熟)
- 举个栗子:去年某省真题就考了"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这种开放题
2、数学专业知识
- 高考难度题为主(导数、圆锥曲线这些老面孔)
- 偶尔出现竞赛题改编(去年某市考了道组合数学的染色问题)
- 课标解读题(新课标新增的概率与统计内容要特别注意)
二、面试水有多深?
过了笔试关的兄弟先别急着嗨,面试才是真正的修罗场!这里给大家透露点内幕消息:
试讲环节三大坑:
1、时间把控(8分钟试讲超时直接扣10分)
2、板书设计(有老师因为字丑被一票否决)
3、互动技巧(去年有个考生全程自说自话,结果...)
结构化面试必考题:
- "如何应对学生课堂玩手机?"
- "家长质疑你教学水平怎么办?"
- 突发状况处理(比如上课发现校长在后面听课)
我认识个朋友,面试时被问到"用拓扑学解释莫比乌斯环",结果他灵机一动掏出张纸条现场演示,最后拿了全场最高分!你看,临场反应多重要!
三、备考到底怎么搞?
先说个大实话:死记硬背绝对考不上! 这里给新手们几个救命锦囊:
资料选择三原则:
1、本地真题优先(隔壁省的题看看就行)
2、教育时政要新(最近的教育大会文件必须看)
3、教材要吃透(人教A版必修+选修是基本盘)
时间管理妙招:
- 早上背教育理论(大脑清醒时段)
- 下午刷数学题(模拟考试时间)
- 晚上看优质课视频(学习教学套路)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上岸的李老师,每天雷打不动做3道高考压轴题,结果笔试数学部分考了92分!这告诉我们啥?持续输出才是王道!
四、过来人的血泪教训
这几个坑千万别踩:
- 盲目报班(有的机构根本不懂本地考情)
- 忽视体检(去年真有笔试第一倒在转氨酶上的)
- 小瞧政审(现在要查征信记录了各位!)
我表弟备考时犯过个低级错误——光顾着刷题,结果面试时连说课和试讲都分不清,所以啊,备考一定要全面撒网!
五、未来的风向标
个人觉得以后考试会越来越看重实际教学能力,像我们市今年新增了"现场解题说思路"环节,要求10分钟内讲清楚一道导数大题,这说明啥?解题能力+表达能力=王炸组合!
还有个趋势是跨学科融合,上次看到某地考题让用数学建模解释垃圾分类,这摆明了是要考察老师的综合素质嘛。
最后的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备考就像解数学题,找到正确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别看现在公招竞争比3:1、5:1的吓人,其实很多人都是陪跑的,你只要踏踏实实把该准备的准备好,上岸真的不是玄学!对了,记得每天对着镜子练微笑,考官可不喜欢苦瓜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