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教小学数学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对吧?不就是加减乘除吗?可你要是真站在讲台上,或者辅导自家娃写作业,分分钟能被气到脑壳疼,孩子要么掰着手指头算不出7+5,要么把应用题读三遍还一脸懵,这时候你肯定想问:到底咋教才能让孩子不讨厌数学,还能学得明白呢?
别急,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个事儿,我先问你个问题:你觉得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是啥?是做题速度?考试分数?还是...(停顿一下)其实啊,小学数学最核心的是帮孩子建立数感,就是让他们明白数学不是外星语,而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
第一招:把数学从课本里“抠”出来,丢进生活里
我见过太多老师家长,一上来就让孩子背口诀、刷题海,结果呢?孩子越学越怕,最后看见数字就头晕,咱们得换个路子——用生活场景教数学!
比如教加减法,别光盯着练习册,带孩子去超市,拿两包薯片问:“这包原价8块现在打8折,那包原价10块打7折,买哪个划算?”孩子算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百分数学会了,再比如教面积,干脆带把卷尺量量客厅地板,算算铺瓷砖要多少钱。数学活了,孩子才能学进去啊!
有个真实案例:北京朝阳区某小学老师,带着学生在操场用步测法量跑道长度,结果那学期全班应用题正确率飙升35%!为啥?因为孩子们亲眼看见数学怎么用了呗。
第二招:犯错?好事儿啊!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就是——见不得孩子出错,孩子刚写错个进位加法,立马就吼:“这么简单都能错?!”停!深呼吸,记住这句话:错误是数学最好的老师。
你想想看,孩子如果5×6算成35,别急着纠正,先问:“为啥你觉得是35呢?”可能他会说:“5×5是25,再加个5不就是30?哎不对哦...”这时候你一拍大腿:“太棒了!你自己发现漏洞啦!”让孩子自己揪出错误,比你说一百遍都有用。
心理学研究实锤:把错误分析过程说出来的学生,后期成绩比单纯改错的学生高22%,所以下次孩子犯错,试着说:“这个思路有意思,咱们一起来看看哪步走偏了?”
第三招:别当“人肉计算机”,要当“为什么”制造机
很多家长辅导作业时,动不动就说:“记着啊,除以分数等于乘倒数!”孩子倒是记住了,但过俩月准忘,为啥?因为没理解本质啊!
这时候就得化身“十万个为什么”:“你看啊,6÷½=12,是不是比6还大?为啥越除越多了呢?”让孩子拿着饼干演示:1块饼干分给½个人,其实能分给12个人?哦~原来是在算“½块饼干能分给多少人”!把抽象概念具象化,孩子才能打通任督二脉。
建议准备些神器:
1、百数板(玩数字规律)
2、磁力片(理解立体图形)
3、破旧钟表(认时间超好用)
4、骰子扑克(练口算不枯燥)
第四招:警惕!这些坑千万别踩
1、盲目刷题:每天50道口算题,不如10道带着思考的题
2、苛责粗心:“你就是不认真”这种话最打击自信
3、超前学习:二年级硬啃方程,纯粹拔苗助长
4、只看结果:哪怕答案错了,解题思路有亮点就要夸
有个家长跟我吐槽:“我家娃总把3和5写反,是不是笨啊?”结果一观察,孩子是方向感没发育好,后来用箭头贴纸练了两个月,问题自然消失,看吧?很多数学问题根本不是数学问题!
第五招:把考试变成“找宝藏”游戏
期末复习别再题海战术了,试试这些骚操作:
错题拍卖会:让孩子当老板,把错题当商品“卖”给家长,必须讲清楚解题思路才能收钱
知识点寻宝图:画张藏宝图,每个关卡对应一个数学知识点
超市大作战:给20块钱预算,让孩子列购物清单,还要算满减优惠
广州某私立小学搞过“数学游园会”,把整个操场变成数学乐园,你猜怎么着?95%的学生主动要求“能不能每周都办一次”!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教数学这事儿,真不是比谁嗓门大或者脾气急,关键是让孩子感受到“我能行”,有时候进步可能慢得像蜗牛,但哪天突然开窍了,那就是坐火箭的节奏。
有次看见个小孩蹲在路边数蚂蚁,他妈刚要骂,老师却说:“哇你在做统计吗?这窝蚂蚁每分钟进出几次?”后来这孩子成了数学课代表,你看,换个角度,处处都是数学课堂。
记住啊,小学数学教的不是算术,是思考方式,咱们要做的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烧起来了,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孩子自己就会追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