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数学验算啊,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考试卷子发下来一看,哎呀这题明明会做的怎么又算错了!对答案的时候气得直拍大腿:"我明明算对了啊!"(停顿)别急别急,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个让无数小学生又爱又恨的数学验算到底该咋整。
数学验算到底有啥用啊?
先问个实在的:为啥老师天天念叨要验算?我小时候也纳闷过,后来才明白这就是给计算上"双保险",就像你出门前要检查书包带没带作业本一样,验算就是帮咱们逮住那些偷偷摸摸溜走的计算错误,特别是考试的时候,可能就因为少验算一步,整道大题的分数就飞了,你说亏不亏?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侄子去年期末考,应用题答案明明该是125,他愣是写成152,要是当时用估算验算一下,马上就能发现150多明显不对劲啊!结果这道8分的题全扣光了,回家哭得那叫一个惨。
数学验算到底怎么做?
第一个杀手锏:逆运算验算法
比如说刚做完一道加法题,用减法倒着算回去,比如38+17=55,验算的时候就用55-17看看等不等于38,这个方法是不是听起来有点酷?你懂的,就像玩解密游戏一样,正着走完迷宫再倒着走一遍确认路线。
第二招:代入检验法
这招特别适合应用题,比如说这道题:"王老师买了5盒粉笔,每盒12支,现在要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支?"算出来是10支的话,就把答案代回去:10支×6个班=60支,5盒×12支=60支,刚好对上,说明答案靠谱。
不同题型要用不同验算姿势
计算题验算三件套:
1、草稿纸别乱画:把验算步骤写得跟正式答题一样工整,这样检查时才不会看花眼
2、换个方法再算:比如列竖式算完的题,试着用分配律重新计算一遍
3、标记可疑步骤:像侦探破案似的,在容易出错的地方画个圈重点检查
应用题验算三板斧:
1、单位要对上:答案要是算出"3个小时"却写着"千米",铁定哪里出问题了
2、数字要合理:如果算出小明每分钟走500米,这都快赶上自行车速度了,肯定哪里算岔了
3、量词别乱用:题目说买水果数量,结果答案带个价格单位,这就尴尬了
这些验算误区你中招没?
1、重算≠验算:好多同学把验算当罚抄,原封不动再算一遍,结果错两次!要换方法或者逆运算才有用
2、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有的同学验算时只盯着最终答案对不对,其实中间步骤的符号错误更要命
3、依赖计算器:不是说不能用,但考试时突然发现计算器没电了,那不得抓瞎?
上周有个家长跟我说,他家娃用计算器验算,结果两次都按错同一个键,硬是把3.6×5算成126!所以说啊,手算基本功还是得扎实。
怎么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1、每天来点"找茬"练习:故意在作业里埋几个错误,让孩子当小老师来检查
2、建立检查清单:做完题后按照"单位→符号→数字→步骤"的顺序过一遍
3、设置小奖励:连续三天全对作业就奖励看半小时动画片,效果立竿见影
你知道吗?有老师做过实验,坚持每天10分钟验算训练的学生,两个月后计算正确率平均提高了42%!这个数据是不是挺惊人的?
常见问题快问快答
Q:验算好费时间啊,考试来不及怎么办?
A:刚开始是慢点,就跟学骑自行车一样,熟练了速度自然上来,平时做作业就要计时练习,把验算时间控制在总时间的1/3以内。
Q:明明验算过还是错了咋整?
A:这种情况八成是验算方法有问题,下次试试用不同颜色的笔做验算,或者把验算步骤写在题目旁边,这样更容易发现思维漏洞。
我觉得吧,验算这事就跟系安全带似的,刚开始觉得麻烦,养成习惯后不做反而浑身不自在,特别是看到作业本上越来越多的红勾勾,那个成就感简直了!对了,你们班有没有那种验算特别厉害的同学?下次可以偷偷观察他们是怎么做的,说不定能学到新招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