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不好?别慌,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数学题像天书?一考试就手抖?公式背了又忘,题目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了?哎,河南的初中数学确实不容易,尤其是这两年中考难度稳中有升(听说去年全省数学平均分才68分,满分120啊),但别急着放弃!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到底怎么从“数学渣”逆袭成“数学小能手”。
问题1: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先检查你的“地基”稳不稳
很多同学一上来就刷压轴题,结果越刷越崩溃。数学就像盖楼,连加减乘除都算不利索,怎么解方程? 举个例子:我表弟之前总抱怨“几何题不会做”,结果发现他连“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这种基础定理都记混了。
怎么办?
每天抽10分钟练计算:别小看口算!试试用“限时挑战法”——比如3分钟内做完20道分数加减,坚持一个月,正确率能飙升
把课本当“字典”用:遇到不懂的题,立刻翻课本找对应的公式和例题,重点用荧光笔划出来
搞个“错题溯源本”:每次错题不只要改答案,还要在旁边写清楚“这道题考的是第几章的哪个知识点”(亲测有效,坚持半年考试能多拿15分)
问题2:上课听天书?——你得学会“偷师”老师的思路
“老师讲得太快听不懂”是常见抱怨,但你知道吗?重点不是记步骤,而是理解老师怎么想到这个解法的,比如学二次函数时,老师为什么先画图再列式?因为图像能直观看出顶点、对称轴啊!
试试这三招:
1、预习时画“?”:提前把看不懂的地方标出来,上课重点听
2、用便利贴记“灵光一闪”:听到关键思路马上写关键词贴课本上(看到中点想倍长中线”)
3、下课追着问:“老师,刚才讲韦达定理时,您说遇到两根之和要联想系数关系,能再举个实际题例子吗?”
问题3:刷题刷到吐,分数不见涨?——你可能在无效努力
见过太多同学买五本练习册,每本只写前10页。刷题的核心是“质>量”,特别是河南中考题型相对固定,比如最后一道二次函数综合题,年年考“动态几何+最值”。
正确操作姿势:
专题突破法:集中两周专攻薄弱题型(比如全等三角形证明),每天做5道同类题
给自己讲题:做完题后假装自己是老师,把解题过程讲给镜子听(讲不通的地方就是知识漏洞)
活用“三七法则”:30%时间做题,70%时间分析错因,整理成【易错点清单】贴在书桌前
问题4:考试总来不及?——时间分配才是隐藏考点
去年郑州某重点初中调研发现,75%的学生失分不是因为不会,而是时间不够用。中考数学120分钟要答23道题,意味着选择题平均每题不能超过3分钟。
考场抢分秘籍:
前15题控制在40分钟内:遇到卡壳的题先画圈跳过,千万别死磕
大题“分步抢分”:哪怕最后没算出来,写出“设未知数为x”“列出方程”都能拿步骤分
带块机械表进考场:每做完5题就瞟一眼时间,比看教室钟表节省10秒
问题5:一学数学就犯困?——可能方法太枯燥了
谁说学数学非要苦大仇深?咱河南娃完全可以玩着学:
把应用题改成身边事:比如算算烩面馆的翻台率,对比美团优惠券怎么用最省钱
组团打“数学副本”:和同学组队PK,用几何知识设计“胡辣汤摊位最优摆放方案”
看纪录片培养兴趣:《被数学选中的人》《数学的故事》里超多震撼案例(比如郑州东站的设计就用到了双曲面方程)
个人观点时间
这么多年接触过上千学生,我发现真正卡住大家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两个心魔:“我觉得我学不会”的自我设限,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学习方法,就像洛阳的龙门石窟,再难的石像也是一凿子一凿子刻出来的,数学提升没有捷径,但有“聪明努力”的路径——抓住基础、死磕错题、用对方法,哪怕你现在考60分,坚持半年绝对能看到质变。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不是让你真的去爱它,而是用拆解问题的心态,像追喜欢的人一样,慢慢摸清它的脾气套路,你跺你也麻,但走着走着,路就通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