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高中数学入门该准备哪些资料,可能你刚上高一,或者正在为数学发愁,完全摸不着头脑——别慌,这太正常了,想想看,谁不是从"这符号到底啥意思"的阶段过来的呢?
第一个问题:教材到底重不重要?
很多人觉得课本又厚又无聊,直接扔一边刷题去了。千万别! 你信不信?我高中班主任就说过:"能把教材例题吃透的学生,月考至少能拿80分。"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带的家教学生,把必修一的函数章节反复看了5遍,单元考直接从及格线冲到年级前30。
教材的正确打开方式:
先看黑体字概念(quot;函数单调性"这种)
手抄一遍公式推导过程(别光用眼睛看)
做完每节练习题(答案别急着翻,错了再研究)
第二个关键:参考书怎么选?
市面上参考书多得能砸死人,我当年也踩过坑,记住这条铁律:别买超过三本! 买多了反而容易焦虑,建议组合:
1、知识点详解类(教材完全解读》)
2、题型分类手册(带解题模板的那种)
3、真题汇编(最好是近五年本省考题)
有个小技巧:去书店直接翻看数列章节,如果例题解析能让你看懂三题以上,这本就适合现在的你。
第三个疑问:网课要看吗?
现在B站上一堆免费课,质量参差不齐,重点看两点:
老师有没有板书过程(纯念PPT的直接pass)
弹幕里学生反馈(注意看"这里没听懂"出现的位置)
推荐个真实案例:我表弟去年暑假跟着某UP主学立体几何,每天2小时,开学考这章拿了满分,关键是什么?他每次听课都暂停视频自己先做例题,这个习惯太重要了。
第四个要点:错题本真的有用?
这么说吧,见过数学考140+的学霸,没有不做错题本的,但要注意方法:
别抄题目! 直接剪试卷贴本子上
用三种颜色笔(黑色写错误原因,红色标正确步骤,蓝色写同类题链接)
每周二四六固定重做(就像背单词需要反复)
之前有学生跟我抱怨:"错题本记了也不看怎么办?" 我的绝招是——把错题本放厕所!每天蹲坑时翻两页,亲测有效。
第五个神器:APP能用吗?
当然可以,但要挑对工具,推荐三个不同类型的:
1、Wolfram Alpha(解决"这个方程怎么解"的究极神器)
2、洋葱学院(动画讲解超适合基础弱的)
3、腾讯文档(多人协作整理公式库)
提醒下:千万别让APP变成游戏启动器!建议学习时开飞行模式,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最后聊聊心态这件事
你可能觉得奇怪,讲资料怎么扯到心态了?这么说吧,见过太多人买齐装备就以为能学好,结果三天就放弃。最重要的装备其实是坚持。 就像打游戏升级,刚开始被小怪虐很正常,关键是每天登录签到啊。
记得高二那年,我同桌用三个月从50分逆袭到120分,他桌上永远贴着句话:"今天搞懂一个知识点就是赚到",现在想来,这种每天进步一点的心态,比任何参考书都管用。
说到底,资料就像厨房的刀具,关键看厨师怎么用,别老想着找"最完美"的工具,先拿起手边的教材和练习册,对了,现在你手机里存的数学表情包,可能都比真正的学习资料多吧?(笑)是时候打开书包,把该准备的家伙什儿理一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