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让很多新手老师头大的话题——苏教版初中数学到底该怎么说课?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站在讲台上准备说课,脑子里一堆知识点,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把它们串起来?或者总觉得自己说的内容干巴巴的,学生听着都打哈欠?别慌,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这事儿。
首先得搞明白:到底啥是说课?
说课可不是让你对着空气讲课啊!说白了,它是老师把自己备课的“思路”和“设计意图”清清楚楚地讲给同行听,比如你要教《勾股定理》,不仅要讲定理本身,还得说明“为什么用拼图活动引入”“为什么要用动画演示”“这些设计能解决学生哪些认知难点”,记住了,说课的核心是解释你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单纯地复述知识点。
那苏教版数学有啥特别之处?
这个问题问得好!苏教版教材特别爱玩“生活化”这一套,你看七年级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上来就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一周的快递数量;八年级的《概率初步》直接拿抽奖转盘举例子。这种接地气的编排方式,决定了咱们说课时必须突出两点:
1、怎么把生活场景转化成数学问题
2、怎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
举个栗子,教《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完全可以说:“我准备让学生带家里的对称物品来课堂,先玩'找对称'游戏,再引导他们自己总结特征,这么设计,是因为教材里强调从生活经验出发构建概念...”
说课到底该分几步走?
别被那些专业术语吓到,咱们拆开来看就简单了,记住这个万能框架:
1、说教材——这节课在整本书里起什么作用?(一次函数》是后面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
2、说学情——学生已经会什么?可能卡在哪里?(比如已经学过坐标系,但函数概念抽象难懂)
3、说目标——要达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别只会写“掌握公式”,要说“能解释一次函数图像与k值的关系”)
4、说过程——具体怎么教!这是重头戏(导入、新授、练习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都要说透)
5、说评价——怎么检测学生学会了?(课堂提问?随堂小测?错题分析?)
举个真实案例:有位老师教《立体图形展开图》,专门设计了“拆快递盒”活动,说课时她解释:“现在学生都爱网购,拆包裹既能调动兴趣,又能直观感受立体到平面的转化,这个设计对应课标里'发展空间观念'的要求...”你看,这就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了。
新手最容易踩哪些坑?
根据最近教研组的统计,80%的新教师说课时会犯这三个错误:
1、全程念PPT(把说课稿当演讲稿背)
2、重点不突出(花10分钟讲教学目标,2分钟带过教学过程)
3、缺乏理论支撑(只说“我让学生做题”,不说“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要我说,最要命的是不会“说人话”,比如有老师介绍教学手段时说:“运用多媒体技术赋能课堂场景化建构”——这谁能听懂啊?换成“用动画演示圆柱体侧面展开过程,学生能直观看到长方形怎么变出来的”,这不就清楚多了?
个人观点时间
我特别想强调一点:说课不是表演,而是展示你的教学思考,有次听课遇到个年轻老师,她把《统计图的选择》说课变成了一场“侦探游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案情线索(数据特征)选择合适图表,虽然教龄才2年,但评委都说“这个老师真正读懂了教材意图”,所以啊,别老想着套模板,把你的巧思大胆亮出来,哪怕点子不完美,也比照本宣科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说课说到底就是把你备课时的纠结、取舍、灵光一现的过程,用逻辑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像解方程一样复杂,但多练几次就会发现,它比证明几何题有意思多啦!下次说课前,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节课最核心的数学思想是什么?学生会在哪里卡壳?我的设计怎么突破这些难点?把这几个问题理清楚,保证你说课时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