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老师面试时讲数学课特别吸引人?明明都是讲加减乘除,为啥人家就能让评委频频点头?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保准你看完能摸着门道。
(分割线)
第一个核心问题:数学课试讲到底要讲啥?
举个真实案例你就明白了,去年我朋友面试时抽到"分数的初步认识",她上来就画了个大披萨:"同学们看,这块披萨被切成6份,小明吃了2块,小红吃了1块..."评委当场眼睛都亮了,为啥?因为把抽象概念具象化才是小学课堂的灵魂啊!
这里划重点:
生活场景必须前置:买东西、分零食、量身高都是好素材
教具要接地气:粉笔画图比PPT更显真实教学能力
语言要有温度:别说"分子分母",要说"上面的数管吃了几块,下面的数管总共切几块"
(分割线)
第二个关键点:怎么准备才能不慌不忙?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么多知识点,总不能每个都准备吧?嘿,还真有诀窍!去年某区教育局统计显示,面试题目80%集中在三四年级教材的以下模块:
1、数的运算(特别是进退位)
2、几何初步(周长面积)
3、简单统计(条形图)
4、应用题解题策略
建议这么干:
重点模块各备1个万能案例(比如用操场跑道讲周长,用班费记账讲小数)
准备3种开场白模板:故事型、问题型、游戏型,随机应变
必练板书设计:quot;左板书右示范"的黄金布局
(分割线)
第三个要命问题:现场怎么互动?
有新手老师试讲时全程自说自话,评委直接打瞌睡,告诉你个绝招——假装台下坐满学生!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 每讲2分钟就抛出问题:"有同学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
- 设计错误示范环节:"老师刚才故意算错,谁发现了?"
- 加入肢体语言:蹲下来假装指导,手指着"虚拟学生"座位
比如讲乘法分配律时,可以突然拍脑门:"哎呀,老师把(3+5)×4算成了3×4+5,这样对吗?"这种真实的教学反应特别加分。
(分割线)
第四个隐藏雷区:时间把控
跟你说个真事儿,去年有考生准备了超精彩的课堂,结果讲到一半被喊停,为啥?超时了呗!建议这么安排时间:
- 导入(3分钟):用故事/问题勾起兴趣
- 新授(8分钟):分2-3个互动环节
- 练习(3分钟):设计分层题目
- 1分钟):学生说收获而不是老师复述
自己在家练习时,务必用手机录视频,有个小技巧:把15分钟拆成4个番茄钟,每个阶段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提醒。
(分割线)
最后说说评委最看重的点
跟5位资深评委聊过后,他们透露的评分权重可能会让你吃惊:
- 教态亲和力(30%)
- 知识准确性(25%)
- 课堂互动设计(20%)
- 板书逻辑(15%)
- 时间控制(10%)
特别注意,说错知识点可以直接补救:"刚才老师口误,哪位小老师来纠正?"这比硬撑到底聪明多了。
(分割线)
个人觉得啊,面试就像做菜,食材(知识点)大家都一样,关键看你怎么调味,有次看到个老师用"外卖红包满减"讲加减法,底下评委都掏出手机拍照,所以说别怕创新,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不是你会多深的学问,而是能不能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眼里要有光,手上要有活,心里装着6岁到12岁的那群小机灵鬼,准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