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给初中生讲数学习题课这事吧,可真是门技术活,你遇到过这种情况没?学生要么在底下偷偷玩橡皮,要么眼神放空盯着天花板,这时候你心里是不是特着急?别慌别慌,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事儿到底该怎么整。
一、为啥学生一听"习题课"就想打哈欠?
(敲黑板)核心问题出在哪儿? 学生不是讨厌数学,而是讨厌枯燥的重复劳动,比如说吧,我隔壁班有个李老师,每次上课直接把答案往黑板一抄,"这题套公式就行",结果学生做题正确率不升反降,后来他改成让学生自己当"小侦探",用错题破案的方式讲解,你猜怎么着?平均分两周涨了8分!
二、三个绝招让习题课活起来
第一招:把题目变成故事会
举个真实案例,讲"追击问题"时别光说"甲车速度60km/h",改成:"小明追公交车,眼看车要开走了,他边跑边算..." 这时候学生耳朵立马竖起来,有数据显示,故事化教学能让理解效率提升37%。
第二招:故意犯点傻错误
这招我亲测有效!上周讲二次函数,我故意把顶点坐标算错,马上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生举手:"老师您是不是漏平方了?" 这时候赶紧接话:"哎呀这届学生真厉害,老师的小把戏都被你们看穿啦!"
第三招:搞点仪式感
准备个"解题锦囊"盒子,每解决一类题型就放张金色彩纸进去,等到期末复习,学生看着满满一盒彩纸特有成就感,你别说,这法子还治好了好几个学生的考前焦虑。
三、新手老师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1、只顾进度不管反馈(划重点)
千万别被教学计划绑架!有次我按进度讲完三道大题,结果下课发现一半学生卡在第一题,后来改成每讲完一题就让学生举牌(红牌不懂/绿牌明白),效果立竿见影。
2、把课堂变成个人秀
见过新老师一口气讲完十道题,自己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后来他学聪明了,改成"讲一题-练两题-互评纠错"的循环,课堂活跃度直接翻倍。
3、忽视生活化比喻
跟学生说"合并同类项就像整理衣柜",绝对比干巴巴的定义好理解,上次用"奶茶店定价"讲函数关系,连班上数学最差的同学都举手发言了。
四、这些神器让你事半功倍
① 错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
别让学生光抄题目!要求他们必须用三种颜色笔:黑色写错误过程,红色标关键步骤,蓝色写"错题启示录",某重点中学靠这法子,中考数学平均分全区第一。
②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
用拍照上传功能搞"大家来找茬"游戏,学生拍下自己的解题过程投屏,全班一起挑毛病,上次这么玩,连下课铃响了都没人注意。
③ 自制道具超管用
三角函数学不好?用晾衣杆和量角器做个超大号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亲自比划角度,有个男生说:"原来sin30°就是斜着晾衣服的角度啊!"这理解绝了。
五、终极秘诀就四个字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别怕试错,我刚开始带班时,有次把应用题讲成了冷笑话现场,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结果呢?那节课的知识点他们记得特别牢,后来才明白,偶尔出点洋相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真实可爱。
最后唠叨一句,教数学就像种花,不能光顾着浇水施肥,得先看看土壤适不适合,每个学生脑子里的"数学土壤"都不一样,有的需要多松土,有的得补点酸性肥料,只要方法对路,再难的知识点都能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