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前先别急着走啊,这篇绝对不枯燥!咱们就聊聊天,说说数学这玩意儿到底怎么教才能让初中生不犯困,你准备好了没?)
哎,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学生一看到数学题就两眼发直,课本翻得比翻脸还快,明明题目都读懂了,可就是下不去笔,这时候你心里是不是直打鼓:"到底该怎么教才能让这帮孩子开窍啊?"
先别急着教解题,咱们得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兴趣都去哪儿了?
我见过太多老师一上来就讲公式定理,结果学生连坐标系是啥都没搞明白就开始画抛物线,这就好比让还没学会走路的孩子直接参加马拉松,咱们得先让数学"活过来"!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我遇到个学生,看见分数就头疼,后来我让他用披萨来理解分数,结果这小子现在能把异分母加减法玩得比切披萨还溜,你猜怎么着?他后来主动要求多做练习题,就因为我说"这题做对了能多吃一块披萨"(虽然只是画饼充饥)。
第二个重点:别把基础当空气!
很多家长总问我:"老师,我家孩子小学成绩挺好的,怎么初中数学就垮了?" 这时候我通常会反问:"您家孩子现在还会背乘法口诀吗?" 结果十个有八个会支支吾吾。
这里有个冷知识:某重点中学统计发现,初二数学跟不上的学生里,78%都存在基本运算错误,所以啊,与其急着赶进度,不如每周抽20分钟做点基础训练。
- 每天3道四则混合运算(别嫌少,重在坚持)
- 用扑克牌玩24点游戏(亲测有效)
- 把公式编成顺口溜(quot;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这种)
第三个秘诀:错题本不是摆设!
我见过太多学生把错题本当作业应付,结果写得比书法作品还工整,但从来不回头看,这就好比去医院拍了片子却不给医生看——白折腾!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1、用三种颜色笔区分错误类型(比如红色算错、蓝色思路错、绿色知识点模糊)
2、每周固定时间"翻旧账"
3、把典型错题改编成新题(比如把追及问题改成游戏里的跑图任务)
第四个重点:千万别让数学活在纸上!
你知道吗?某教育机构做过实验,把几何课搬到操场上,结果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测试成绩提高了40%,下次教相似三角形时,不妨带学生量量旗杆影子;讲函数图像时,试试用身体摆出抛物线形状,这些活生生的体验可比黑板上的粉笔字管用多了!
第五个杀手锏:把"为什么"挂在嘴边
很多老师习惯直接给答案,但聪明的教法应该是不断提问,比如讲勾股定理时,别急着写公式,先问学生:"如果给你三根木棍,怎么判断能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等他们折腾半天,再亮出定理,这时候的"啊哈时刻"绝对让人印象深刻。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关键问题:怎么判断教学方法有没有效果?这里分享个简单粗暴的办法——看学生的眼睛,如果他们开始主动提问,甚至敢质疑老师的解法,恭喜你,这说明他们真的在思考了!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教数学就像种树,不能光盯着分数这个果子,把根扎稳了(基础),枝干养壮了(思维),还怕结不出好果子吗?每个卡壳的瞬间都是教学的黄金机会,耐心点,等那道灵光闪现的时刻,比什么标准答案都珍贵。